奔騰M處理器并不是從零開始構建的,而是可以追溯至英特爾不同III架構,英特爾對這種架構進行了修改,提高了性能和效率。此外,奔騰M處理器還對對SpeedStep等節能技術進行了提煉,這種技術能動態調整處理器的時鐘速度和電容。對英特爾來說,這種處理器使其在筆記本領域中取得了很大成功,以至于當NetBurst架構過時的時候,這家公司開始著手將迅馳架構應用于臺式機和服務器。這種架構提高了奔騰M處理器的時鐘速度,加入了64位擴展技術(當然,這種技術是通過授權方式從AMD那里得來的),還加入了第二個處理器核心,從而為Core 2 Duo提供了基本的組成要素(原始的Core Duo和Core Solo僅用于筆記本,而且沒有64位擴展技術,而Core 2 Duo則是這種架構下第一種非移動版的處理器)。
英特爾Core架構實現了幾個重要的目標,它給這家公司帶來了一種速度很快、節能性也很好的64位Xeon處理器,從而在服務器市場上遏止了皓龍處理器席卷而來的浪潮;它在臺式機市場上摘得了性能“皇冠”,這具有象征性的重要意義;與AMD當時的筆記本芯片相比,它的節能性要高得多,而在那時候,筆記本的銷售量正首次開始超越臺式機(AMD的節能筆記本芯片到2011年才開始變得具備競爭力,當時該公司推出了Llano處理器,隨后又在2012年推出了Trinity處理器)。
Core架構觸動了AMD的痛處,但對AMD來說,真正對其長期健康造成最大傷害的則是英特爾的執行戰略。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英特爾啟動了所謂的“tick-tock”(鐘擺)戰略計劃,目標是對處理器進行規模較小、但卻十分迅速的更新升級。根據這項計劃,英特爾每年都會推出一種新處理器系列產品——所謂的“tick”意味著對一代微架構的處理器芯片制程作出更新,也就是在處理器性能幾乎相同的情況下,縮小芯片面積、減小能耗和發熱量;而所謂的“tock”則意味著,在上一次“Tick”芯片制程的基礎上更新微處理器架構和提升性能。這個戰略體系限制了新處理器或架構在制造階段中遭遇重大問題的風險,而新的處理器迭代產品可以非常迅速地推出,以至于哪怕競爭對手擁有擁有十分優良的架構,也無法在市場頂端停留多年時間——AMD及其K8架構就落入了這個體系的“陷阱”。
無論是Core架構還是隨后的任何一種英特爾架構,單靠架構本身都沒有將AMD遠遠拋在身后。但是,在Core 2的引領下,一系列執行良好的英特爾處理器陸續浮出水面。雖然AMD也在繼續不斷地改進自己的芯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家公司再一次被慢慢擠出了高端市場,被迫主要在價格方面展開競爭,這跟AMD在早期面臨的困境如出一轍。在英特爾大量炮制多年以來的最好產品的同時,AMD試圖完全吞并另一家公司;但即使是這樣,也沒能對AMD起到多大的幫助作用。
收購ATI
魯毅智向ArsTechnica解釋道,當他在2002年出任AMD首席執行官時,這家公司正試圖去做太多的事情。“當我加入這家公司時,我們涉足內存、邏輯芯片、微處理器、通信產品等哥哥領域,有太多東西正在同時進行著。”他說道。“這給我帶來的感覺是,公司里的那些天才橫溢的人物都過于分散精力,而他們之所以無法找到一個確定的方向,原因之一就是當時這家公司嘗試去做太多的事情。在那時,我嘗試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縮減產品系列。”
將焦點放在少量產品上這種戰略給AMD帶來了維持多年的成功,但這種戰略未能持續下去。雖然沒有哪一個單一的事件是導致AMD從2000-2010年中期達到的高峰滑落下來的明顯因素,但在這一滑坡趨勢中,焦點的喪失無疑起了很大作用。一個恰當的例子是,AMD在2006年收購了加拿大圖形卡、視頻設備和多媒體產品供商ATI Technologies。這項收購交易背后的邏輯從基本上來說是很健康的——AMD預測到一種未來,那就是與處理器集成到一起將不僅僅是存儲控制器,但在當時這家公司卻沒有圖形技術和芯片組領域中的相關經驗來讓這種未來輕松到來。
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以及魯毅智在自己的書里所透露的信息,AMD首先將收購目標放到了Nvidia身上,原因是后者擁有豐富的圖形技術經驗,而且對基于K7和K8架構的AMD處理器來說,Nvidia還擁有一些最好的芯片組。但是,Nvidia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希望,合并以后的公司將由他來負責運營,而這對AMD的管理層來說是無法接受的。隨后,AMD將目標轉向ATI,并最終在2006年10月份以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這家公司,支付方式為現金加股票。
“那項交易很值。”魯毅智在自己的書里寫道。“華爾街抱怨我們支付了過高的價格,投資者對我們為此而背上的新債務感到擔心,從而導致AMD股價下滑,但即使如此也是值得的。我們為了收購ATI而融資了25億美元,但我們在此前的兩年時間里已經償還了如此之多的債務,因此我認為AMD有能力處理這件事情。通過在我們的資產組合中加入領先的圖形技術的方式,我們將可向OEM(原始設備制造商)提供集成圖形解決方案,正如英特爾一直都在做的那樣,而ATI的技術肯定要比英特爾的技術好。”
雖然想法確
實不錯,但這兩家公司從來都沒有良好地整合到一起。“將兩家公司整合到一起,或者至少是給AMD帶來一項視頻組件業務和一項圖形組件業務,這種想法是很有意義的。”前AMD營銷經理伊恩?麥克諾頓(Ian McNaughton)說道。“只是,他們在執行這項計劃時卻失敗了。”
“這是一項被視為合并交易的收購交易。”麥克諾頓繼續說道。“因此,AMD的人還是AMD的人,ATI的人也還是ATI的人,他們還是生活在不同的建筑物里,還是向不同的高管匯報工作,還是穿著帶有各自公司Logo的工作服。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改變這種心態,而我甚至覺得可能永遠都無法真正改變。”
在合并后的公司里,文化上的差異將員工的忠誠度一分為二。據一名前AMD員工透露,這種分化的程度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以至于有些員工會將自己視為“綠派”的AMD員工(屬于中央處理器陣營)或是“紅派”的AMD員工(屬于圖形處理器的陣營)。這些員工經常都會優先考慮各自部門的獨立產品的需求,而不是考慮綜合產品的需求;而AMD之所以收購ATI,正是希望后者能幫助其構建綜合產品。這種陣營分化的結果是。合并后公司本應在產品開發方面取得的進展被推遲了。有報道稱,AMD開發了三個版本的綜合性“Fusion”芯片,才終于有一個版本被視為已經做好了登陸市場的準備;而在那時,這種芯片的推出時間已經遠遠落后于AMD原本承諾的時間。
推薦閱讀
回顧歷史,人類的社會活動深深影響地球面貌,Google近期公開與美國地質調查局、NASA及TIME時代雜志專題的合作成果,利用Google Earth引擎結合高解析度衛星空照圖,完整呈現地球從1984年至2012年間的地貌變動。 自200>>>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AMD沉浮全景:從巔峰跌至低谷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20130511/26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