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湖老大應對四面楚歌 募資百億全國布局
隨著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第77次會議日前通過其IPO首發申請,被譽為政企分離標本的中國郵政速遞即將破冰沖刺國內快遞業第一股。
記者了解獲悉,這家旗下擁有EM S、C NPL兩大品牌的央企,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不超過40億股股票,募集資金99.7億元。此次融資所得中郵速遞將主要投向速遞物流郵件處理中心、購置飛機、購置運輸車輛、購置航材、補充營運資金等30個項目。如無意外,這將是今年以來A股募資最多的IPO。
盡管成立僅兩年時間、在國內外同行夾擊下市場份額日益縮減,上市后還可能面臨進一步市場化難題,但中郵速遞此番搶先登陸資本市場,無疑給中國快遞業帶來一股新的沖擊。
利潤率僅3.5%
此次納入上市公司的是中郵速遞在全國31個省的45418個營業網點,旗下擁有郵政貨運航空公司、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鴻速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等35家全資子公司、1家控股子公司和5家參股公司。中國郵政集團以50%股權作為其第一大股東,其余股東均為各省市郵政公司。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該公司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258 .85億元,遠遠超過去年中國物流50強排名中,順豐、聯邦快遞公布的113 .6億元和36.11億元的營業收入。
不過,記者留意到,中郵速遞去年凈利潤9 .02億元,利潤率較低,僅約為3.5%。“我們估算,中郵速遞快遞業務盈利能力較強,利潤率應該在7%,但受物流業績影響,整體利潤率被拉下來。”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中郵速遞旗下中國郵政航空公司2011年底總資產13 .8億元,但凈資產僅1 .6億元,去年這家公司的凈利潤虧損44.02億元。
相比較來說,速遞業務在中郵速遞起支柱作用,其2011年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占比高達85.26%。但是,這一板塊的壓力也逐年遞增。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2009年至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同比增幅分別達17 .3%、20 .0%和31.9%。但這三年期間,中國速遞國內速遞收入分別增長了14 .51%、12 .88%和16 .36%,低于行業整體水平。
與此對應的是,中郵速遞招股說明書披露,在其控股的36家全資子公司中,包括天津、遼寧、吉林、四川、西藏、陜西、甘肅、寧夏、青海9省的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及郵航與南京集散中心等11家子公司在2011年度均發生虧損,占總子公司數量的30 .6%,總計虧損額約1.38億元。
繼續領跑的先機
雖然仍保持著中國市場江湖老大的地位,但中郵速遞已四面楚歌。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申通快遞的業務量已經超過中郵速遞,“1999年E M S的市場份額曾高達90%以上,但2011年這一比例已降至29.46%。”此外,順豐和宅急送(微博)分別在口碑、產業布局以及代收貨款業務上直逼E M S。而T N T、U PS近期的業績也顯示,全球快遞行業正在回暖,亞太市場正成為全球物流核心戰場,并正將優勢向國內快遞滲透。
截至去年底,全國持有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法人企業超過7500家,其中跨省運營的網絡型企業52家。“在未來的快遞業市場競爭中,行業重組將不可避免,誰能脫穎而出并一統江湖,資本實力將成為決定性的因素。”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分析師表示。
“其實大家都在朝這個方向去努力,但中國大多數的民營快遞企業還沒有達到上市的條件。”圓通速遞副總裁王金龍表示。原計劃力爭2012年上市的宅急送總裁陳顯寶昨天向南都記者表示,目前暫時也沒有上市行動。而被公認為最有上市實力的順豐其董事長王衛則明確表態,因害怕利潤成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股價的壓力可能難以保證未來對企業的戰略性投入而“不想上市”。
事實上,資本對快遞業的追逐也缺乏熱情。記者粗略統計,目前除海航收購天天快遞、百世物流并購匯通外,阿里巴巴(微博)入股星辰急便失敗、D H L退出全一快遞,而近日業界盛傳的騰訊入股全峰快遞、京東商城收購C C E S并未獲得官方證實。
“與中郵快遞相比,國內大部分快遞企業確實還有一定差距,比如網點覆蓋率,服務的標準化,還有內部的股權結構等,尤其是加盟模式的企業,未來需要整合重組。這可能需要3年的培育時間。”徐勇表示,由此不難看出,中郵速遞上市的首要目的可確保其快遞市場份額,其次就是爭取到進一步向市場化轉型的時間。
推薦閱讀
速途網訊 隨著快遞新國標的出臺及中國郵政速遞上市的舉動,業界持續將目光鎖定在快遞行業。快遞行業從弱到強,而今又與電子商務行業緊密相連,快遞的發展令人矚目。進入2012年以來,快遞多次上調費用,星辰急便的破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郵速遞沖刺國內快遞第一股應對四面楚歌
地址:http://www.brh9h.cn/a/wuliu/20120518/6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