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子女在思想觀念、生活習慣上具有差異是不爭的事實,在選擇越來越多的今天,這種差異表現的更加明顯。時值2013年春節臨近之際,速途研究院發起了針對網民春節系列行為的問卷調查,參與調查的人群主要年齡分布在18—33歲,其父母的年齡主要分布在45—65歲。下文為網民與父母兩代人春節系列行為的對比分析。
網民與父母春節拜年方式的對比分析
(速途研究院制圖)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參與調查的網民較為常用的拜年方式為“當面拜訪”“短信”和“電話”,其中采用當面拜訪的人數占據72.7%的比例,采用短信的人數占據72.1%,采用電話的人數占比57.8%.而網民的父母較為常用的拜年方式為“當面拜訪”“電話”和“短信”,其中當面拜訪的人數占比89.0%,高出網民本身16.3個百分點;電話拜年的人數占比59.7%;使用短信的人數占比29.2%,遠低于作為子女的網民,表明較為年長的人不喜歡使用短信。
對于QQ、微信、飛信、翼聊等互聯網和移動通訊軟件,網民與父母的差異更加明顯,例如網民使用QQ發送新年祝福的比例為42.2%,高出其父母近10倍。這種差異主要是源于父母與子女的年齡差異,以父母的年齡,較難接受更新換代極快、功能繁多復雜的電子產品,對智能手機、互聯網和移動通訊軟件等使用率低。
網民與父母春節出行方式的對比分析
(速途研究院制圖)
通過對網民與父母春節走親訪友的出行方式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到網民比較傾向于“自駕”和“乘坐公共汽車”出行,分別占比39.6%和34.4%;而父母則更愿意選擇使用“自行車/摩托車等”和“步行”出行,分別占比40.3%和39.0%。
通過對這種差異的對比可以發現:第一,父母對交通方式的價格更加敏感。在“步行”等不用支付費用的出行方式上,父母選擇較多;而在“自駕”等花費較多的交通方式上,子女選擇的比例比父母高5成以上。第二,父母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的范圍更小。將交通方式按適用范圍的遠近進行排序,可以發現父母選擇的比重越來越小,例如適用范圍較近的“步行”上,父母選擇的比例比其子女高出了6.5%;而在適用范圍較遠的“乘坐火車”選項上,父母選擇的比例僅為0.6%,僅為子女的1/13.
網民與父母春節禮品選擇的對比分析
(速途研究院制圖)
在禮品選擇方面,父母與其子女的差異依然存在。父母贈送“肉類等年貨”的比例為37.0%,贈送“特產和自制食品”的比例為23.4%,比其子女分別高出了9.1%和4.6%。主要是因為許多網友的父母居住在農村,更方便準備新鮮優質的農產品;并且現在年輕人普遍較少開火做飯,去父母家“蹭飯”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因此父母向子女或其他親友贈送一些自制食品和其他年貨的現象比較普遍。
子女春節贈送煙酒類的比例為41.6%,比父母低了6.5個百分點,說明相比父母,年輕人更加注重健康的消費習慣;子女贈送“衣服、飾品等”禮物的比例比父母高了1.9%,主要是因為年輕人對購物有更大興趣,大型商場、電商網站都為其提供方便購物平臺。另外,相比父母,子女在選購禮物時更加考慮親友曾提到過的需求。
通過分析可以看到,廣大網友的父母更傾向于傳統的拜年方式,對新型的通訊軟件不甚了解;父母拜年時的活動范圍較小,而且對出行的花費更加敏感;在春節禮品贈送上,網友與父母則是互通有無,父母贈送食品年貨,子女贈送衣服飾品。這些差異的展現可以為即將回家過年的網民朋友提供部分指導,也提醒廣大網友在享受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帶來便捷的時候,是否可以幫助父母接受新鮮事物,讓他們也能感受科技進步的福利。(速途研究院分析師 朱昱文)
推薦閱讀
2013年蛇年春節將至,你準備用什么方式向你的親朋好友們傳遞祝福的心意呢?是電話還是當面拜訪或者用網絡拜年呢?如今的拜年方式和三年前又有什么迥異呢?父母和子女兩代人又更傾向于哪種拜年方式呢? 針對上述情況,速途>>>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shuju/20130204/259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