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資本市場都在以一種神秘的熱度流傳著關(guān)于王亞偉的傳說。
5月7日下午,在離職公告發(fā)布后不到18個小時,王亞偉主動現(xiàn)身,與媒體告別,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來為這個傳說畫上一個句號。
在華夏基金位于金融街通泰大廈的會議室中,下午兩點鐘準時出現(xiàn)的王亞偉身著淺藍色襯衫,配了一條灰底加黑色花紋的領(lǐng)帶,言語謙和,神色平靜。
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媒體見面會中,王亞偉說了很多,喝完了三瓶礦泉水。他的低調(diào)與江湖上的名聲形成了極大反差。他愛用比喻,比如形容自己與輿論的關(guān)系,猶如“老中醫(yī)開藥方”,說自己離開對華夏的影響,他說這就如同掉了牌子的奔馳,不影響這是一輛好車。
而這場漫長的告別中,王亞偉留下了三個片段:恐懼、感恩與堅守。
恐懼失去完美感覺
對于他的離開,眾說紛紜,王亞偉給出的答案是壓力與恐懼。
在王亞偉略帶幽默和調(diào)侃的開場白之后,沒有意外,第一個拋向王亞偉的問題,就是“你為什么離開”?
“這次離職是我個人的原因,我想我說出來大家都能理解。主要因為外界對我的關(guān)注太高,讓我感覺壓力太大。”說出這一句答案的王亞偉,一掃之前的輕松神態(tài),雙手握拳、撐著下巴,開始變得凝重。
出乎意料的是,給他帶來最大壓力的是王亞偉效應給中小投資者帶來的跟風效應。他說“這種現(xiàn)象讓我很憂慮”。
而他闡述的這種憂慮的來源是普通投資者不知道“我為什么要買這只股”,而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很弱,事實上自己的基金是組合投資,對個別股票的風險承受能力非常強。
更為重要的是,他實際上有著不為人知的風險控制手段,“對于某些股票,我會做風險對沖。例如,我買的某只股票在可能承擔著某種風險,比如在外匯、匯率或者是油價等敏感性方面;但是,我在另外一只組合上對這種風險進行了對沖,實際上整個組合風險被對沖掉了。”
而這些因素在王亞偉的光環(huán)下,往往被掩蓋掉了,于是,王亞偉陷入了一個越來越艱難的困局。
而這樣的憂慮開始影響他的投資。“我每次看一只股票之前都會問問,我買了這只股票會不會被廣泛報道,如果被廣泛報道了,散戶跟著買,然后賠錢了怎么辦,這樣的話會對我的投資造成約束。”王亞偉說。
而這種發(fā)問使得很多機會開始從王亞偉的手中溜走,“有很多機會我們是可以把握的,但是我會變得縮首縮尾。”
最終,這成為了他在這幾年的投資中面臨的最大困境,也成為了他下決心要離開的主要原因。
而王亞偉更深層次的恐懼來源于對投資感覺的可能消失。
王亞偉在去年看了一部美國電影《完美感覺》,他覺得如同自己現(xiàn)在的處境。電影說的是整個人類因為一種病毒慢慢地失去嗅覺、味覺、聽覺、視覺,而電影最終拋出的疑問是,最后究竟是什么會使我們繼續(xù)生活下去?
對于王亞偉來說,他也被各種王亞偉效應的“病毒”開始侵蝕了對于投資的“完美感覺”。
比如他要參與上市公司調(diào)研時,往往還沒出發(fā)就已流傳開去。還有他在投資圈子里面的交流,往往交流中初步呈現(xiàn)的是不成熟的觀點,需要進行碰撞來保持敏感度,卻總是被先行公開。
“這樣的話久而久之我不敢了,交流不暢了,時間長了會離市場越來越遠。長此以往下去,你投資的感覺會慢慢消失。”王亞偉指出。
或許,他離開的真正原因在于恐懼,“我很害怕投資的感覺會慢慢消失。我希望對于投資的感覺像新生兒對于新鮮的世界一樣,非常敏感。我希望避開被過度關(guān)注,可以心無旁騖地做事情。”
堅守對投資的熱愛
對于各種傳言,王亞偉直接回應:“目前外面所傳言的,和哪些機構(gòu)有關(guān)系,都是不確切的,可以是說完全沒有的。”他未來會先休息一段時間,然后再考慮去向問題。
在現(xiàn)場,面對本報記者對于未來最理想的工作狀態(tài)是什么的提問,王亞偉的回答是:“我喜歡處于干擾較少的狀態(tài),能夠和市場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而不是一種排斥。就像物理學量子理論一樣,你剛剛走進這個市場,就已經(jīng)對這個市場產(chǎn)生影響了,這樣的話投資就很難把握。我希望我對市場沒有影響,更好地觀察市場變化。”
事實上,沒有影響,并不是離開。從現(xiàn)場諸多王亞偉的表態(tài)來看,他未來依然會留在投資崗位上,只是要換一個角色定位。
事實上,王亞偉對于自己多年的投資有著清晰的定位。首先,他不認為自己是“重組王”。
“我投資重組股的時候市場別的人投得還比較少,所以大家覺得這是我在投資上的一個特點,但是從14年的時間來看,投重組股是我投資生涯中一個很短的階段,而且我投重組股,無論是從數(shù)量上,還是說從投資的比例上,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重組股對于我基金的整體業(yè)績影響不大。”王亞偉指出。
“在某一個特定階段,重組股可能會存在機會。而很多同行沒看到這些機會,或者是看到了而不屑于去參與,我關(guān)注得多一點,機會留給我的多一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指出。
他對自己投資風格的總結(jié)依然是多年前的回答:要堅持對投資的獨立思考,“我的投資風格是尊重市場、挖掘市場中被低估的投資機會”。
更重要的是,王亞偉對于重組股的判斷早已不像市場預期的那么樂觀。“投資強調(diào)與時俱進,我覺得現(xiàn)在重組股整體來講沒有超額收益,可能是風險大于收益的結(jié)果。整體來講,應該更加注重風險,所以我相應地做出了調(diào)整,這個調(diào)整背后是我對市場投資機會發(fā)生變化的判斷。”王亞偉指出。
王亞偉進一步判斷,目前藍籌股的投資機會已經(jīng)到來。但他也指出,目前階段系統(tǒng)性的風險對沖比較難。因為系統(tǒng)性風險無法用組合投資消除,除非用股指期貨。
王亞偉指出這唯有通過倉位的調(diào)整來降低風險,這個過程中會出現(xiàn)波段性操作。
面對本報記者的提問,王亞偉也揭秘了自己如何調(diào)研一個公司的秘訣:“我去公司調(diào)研的不多,這從年報,月報中可以看出來。我很多投資是依賴于媒體的信息,這些信息在別人看來并不一定是可以形成投資的決策依據(jù)。”
王亞偉坦言“從長期的經(jīng)驗、時間積累上還有對信息的處理能力、綜合能力,會慢慢有一些投資想法,可能這些投資想法經(jīng)過交叉的驗證后,就做出了投資決策。這種決策不可能百分之百有把握,有六七成機會的話,就可以形成投資決定了。”
推薦閱讀
股指期貨5倍杠桿、大宗商品10倍杠桿、外盤黃金現(xiàn)貨100倍杠桿 如今一場4.8萬倍杠桿的資本游戲正在悄然上演。 據(jù)5月7日京威股份(002662.SZ)相關(guān)公告,其副總經(jīng)理王立華于4月18日因從二級市場上買入公司股票6300股,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恐懼、感恩與堅守:關(guān)于王亞偉告別的三片段
地址:http://www.brh9h.cn/a/kandian/20120508/58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