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建設正在上演中國式“大躍進”。
世邦魏理仕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購物中心建設規模“十大”城市中,中國城市占據八席。其中,天津以245萬平方米的在建規模拔得頭籌,沈陽和成都緊隨其后,在建面積分別達到218萬平方米和189萬平方米。
而在新落成購物中心方面,中國的兩座城市也將全球其他城市遠遠拋在身后。沈陽去年新落成的六座購物中心建筑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而武漢去年新落成的7座購物中心,建筑面積也超過75萬平方米。
這是一幅前所未有的圖景,一座座購物中心并非出現在人口數量更為龐大以及商業氛圍更加濃厚的中國一線城市,而是在二線甚至三線城市拔地而起。
“2011年內一半以上的零售物業投資交易發生在傳統的一線城市市場以外”,仲量聯行的一份投資報告也印證這一現象。該報告還顯示:2011年投資者對中國零售地產市場的投資意愿顯著增強,大宗投資交易總額約為2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26%,占商業地產投資交易總額的約30%,為歷史最高數據。
在這一輪購物中心建造熱潮的背后,是被反復提及的中國消費神話:巨大的人口基數、迅猛的城市化進程及新興的中等收入階層將支撐并推動購物中心的發展。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個人年均消費在過去十年內實現了三倍的增長,預計到2015年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消費強國。
但消費神話似乎并不足以構成購物中心建造熱潮的全部解釋。“商業地產的土地供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個城市的規劃局所決定的。”高緯環球中國區零售地產服務部執行董事James Hawkey表示。而仲量聯行的報告則指出,零售物業開發商是“為了搶占先機,同時也是被低廉的地價和熱情的當地政府所吸引”。
然而,與購物中心建造速度過快以及選址不平衡相伴的問題也逐漸產生。世邦魏理仕中國區商業服務部零售商代表部董事Joel Stephen表示,中國主要城市核心區域的優質房產供應不足,大部分新建購物中心位于城市新開發區域,這些區域對于國際零售商而言缺乏吸引力。
James Hawkey則認為,在一些城市不可避免地會看到供大于求的現象,“供應過多的現象將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空置物業,租金上漲疲軟,甚至在一些情況下會出現零售項目全盤失敗。”
而這些現象正在一些城市發生。根據世邦魏理仕發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房地產市場報告》,天津和北京由于大量新增供應,空置率分別上升至13.5%和12.6%。沈陽零售物業的租金則出現小幅下滑,而西安和重慶的零售物業租金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推薦閱讀
[ 開放國際資本賬戶前,更重要的工作是改革國內金融市場,為今后資本賬戶開放作準備。最近的研究證明,在國內金融市場效率偏低的情況下,貿然開放資本賬戶的結果更可能引發金融危機,降低經濟發展速度 ] 最近中國通過>>>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kandian/20120507/57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