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將召開新一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隨著人民幣匯率已經進入均衡匯率水平區間的事實得到各方確認,加上中國近日進一步放寬了人民幣匯率波幅,筆者相信,人民幣匯率這一中美最近10年經濟金融外交的核心主題將日漸退出焦點領域,探尋美方會提出的下一個焦點領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人民幣匯率進入均衡水平區間,這一事實已經無需再做更多討論。其核心理由有三:一是以IMF下調為代表,中國經常賬戶總順差水平已經并將繼續維持低水平,由于收益項下的順差規模下降,經常賬戶總順差水平的下降還會超出市場預期;二是加工貿易之外更能衡量中國貿易競爭力的一般貿易,已經連續三年出現逆差,逆差水平還將繼續大幅上升;三是在近日人民幣波幅宣布放寬之后,香港市場人民幣匯率繼續出現了貶值預期,這衡量了市場認知。
從2002年國際市場開始熱議人民幣升值問題開始,到2012年的今天,人民幣匯率水平終于進入均衡匯率區間。其政治外交含義,將是中美經濟金融博弈焦點的轉換。
實際上,2011年5月在華盛頓召開的上一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美方就開始進入匯率之外的新議題。相信今年5月召開的新一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美方將繼續引申這些議題。這些議題的焦點是,美方認為,中國需要提高存款利率,改變負利率形勢,提高資金成本,遏制中國國有企業通過信貸補貼獲得的擴張優勢。
過去,美方認為,人民幣匯率價格扭曲,使得中國出口企業獲得了額外的競爭優勢;現在,美方認為,人民幣利率價格扭曲,使得中國尤其是國有企業獲得了額外的競爭優勢。美國不希望中國通過這種利率補貼和信貸補貼培育中國國有企業更強大的競爭力。在2011年的對話中,美方就已經把人民幣利率問題首次提高到了與匯率一樣的高度。
將利率、信貸問題提高到如此高度,這和美國、澳大利亞以及OECD目前正在推進的一項總體研究非常相關,即“競爭中立性”。2011年OECD發布了一份政策論文——《競爭中立性與國有企業:挑戰和政策選擇》,所謂“競爭中立性”,即政府的商業活動不應僅僅因為公共部門的所有權而對私營部門競爭對手享有單純的競爭優勢。競爭中立性,要求政府不應利用財政等權力使國有企業相對私營企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在西方發達國家,一般認為國有企業在以下領域獲得競爭優勢:直接補貼;優惠的融資和擔保;壟斷或已有地位帶來的優勢;免受資本市場上的一些約束性影響;免受破產規則約束的權利和信息優勢;政府提供的其他優惠待遇。此外國有企業的反競爭性做法,一般認為包括掠奪性定價、提高競爭對手的成本和準入壁壘、交叉補貼、戰略性選擇效率低下的技術等。
隨著中國國有企業更多“走出去”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中國國有企業在國內所享受到的部分優惠和權利,有可能會被定義為“競爭非中立”。這可能包括中國國有企業所獲得的更可觀的信貸規模、更為低廉的信貸、更容易獲得貸款、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土地等資源的優先使用等。
以中海油并購優尼科為代表,美國阻擋中國國有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主要理由曾經是國家安全等原因,隨著“競爭中立”政策的上升,“競爭非中立”非常有可能會成為未來中美經濟外交博弈的主要焦點。而中國當前存在的利率管制,恰恰有可能成為這一“競爭非中立”的主要理由。
實際上,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為代表,美國所主導的新的貿易關系,與WTO或自由貿易最大的區別,即TPP不僅強調取消或降低商品關稅,還關注成員國的競爭政策,這包括但不限于經濟立法、經濟透明度、金融改革、知識產權保護、勞工等一系列要求,TPP的核心含義是在規則之下發展自由貿易。而所謂規則,即是規范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強調“競爭中立”。
5月份的新一屆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不會因為兩國政府面臨換屆或大選而失去聚光環,其最大的含義即在于,在歷經10年的中美匯率博弈基本落幕之后,未來的新焦點會在哪里。(作者系本報評論部主任)
推薦閱讀
[ 一旦油價下降,就需要削減財政支出,那后果會很嚴重。這也就是普京在選舉中給選民過于慷慨的承諾所將帶來的問題,也是觀察未來俄羅斯走向的關鍵之處 ] 2012年3月,普京第三次當選俄羅斯總統。但這次普京卻遭到了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美新博弈:匯率落幕、利率上升
地址:http://www.brh9h.cn/a/kandian/20120423/53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