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對中國家電出口商的打擊超出了市場預期,而這促使出口企業謀求加大向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的轉型。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高級商務專員于治璞昨天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在上周剛結束的第111屆春季廣交會機電展上,家電出口訂單同比下降約兩成,預計今年中國家電出口增幅將降至個位數。
于治璞認為,出口壓力加速了中國企業轉型的步伐,增大了推自主品牌的力度。不過,推自主品牌要因企業而異。
出口增速放緩至個位數
“今年家電出口很困難。”于治璞說,美國經濟恢復慢,歐債危機的影響比預期大。原來,歐洲、北美、新興市場各占中國家電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希臘、西班牙、意大利陷入債務危機,部分出口歐洲的銷量轉向東南亞、東歐、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
海關總署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一季度電子產品出口1029.3億美元,增長6.1%,略低于同期我國出口總體增速。
“除了市場不好,原材料漲價、融資緊張、勞動力成本上升及招工難等不利因素都在2012年疊加。”于治璞說,由于各種成本增加,今年家電出口價格大約上升了10%。
這促生了市場上的觀望情緒。于治璞說:“長單少,短單多;下訂單的謹慎,接訂單的也謹慎,貨款回收沒把握的廠家都不敢接。”
中國家電企業的出口業務基本由OEM(代工)起步,在市場萎縮、成本上升“兩頭擠壓”之下,OEM的利潤便趨微薄,而且訂單不穩定。
因此,走自主品牌出口之路,便成了家電業在當前困境下得以“翻身”的一大途徑。志高空調海外市場管理部部長廖世興曾一語道出其中玄機:“自主品牌,牌子永遠是你的,而且可以掌控定價權。”
調結構、樹品牌
一些大的家電企業已經開始加快轉型。肖友元就表示:“出口形勢嚴峻,如果要保持增長,就必須調結構。”格力正努力提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出口比重。“格力今年出口均價平均提升了20%,預計全年海外銷售額同比增長20%,自主品牌銷售額同比增長15%。”
海爾上周就與美國認證機構UL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研發滿足美國市場2014年新能耗標準的冷柜產品,海爾今后還有望參與北美冷柜環保制冷劑應用安全標準的修訂。海爾今年第一季度海外市場總體銷售額同比增長33%。
而為了擴大品牌出口,新飛最近“拿下”了兩個國外品牌。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公共關系總監王更明告訴本報,新飛的母公司新加坡豐隆集團最近收購了法國“歐威爾”深圳空調工廠67%的股權,以及美國“飛達仕”品牌,“這間深圳工廠將遷移至江蘇泰倉。”
另外,今年一季度,海信的自主品牌國際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75.34%。
不過,于治璞認為,并不是每個企業都適合做自主品牌。他指出,由于經濟下行及新興市場訂單增加,本屆廣交會家電出口總體訂單向中低端轉移。
某知名家電企業出口負責人也向本報坦言,海外品牌需要產品規劃、技術研發、銷售渠道、售后服務等整個系統的支持,“投入回報短期不成正比”。
推薦閱讀
4月23日,在第12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到來之際,中興通訊(微博)表示公司正在制訂新版員工知識產權激勵辦法,未來將加大對員工申請高質量專利的激勵,從而帶動公司更多基礎專利、核心專利的產生,并進一步推動專利的標>>>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kandian/20120423/5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