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周末報道:廣東作為制造大省,產業鏈完整程度和制造業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要求,從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突破發展等方面,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蛻變,無疑具有重大的意義。
提高創新能力
落實加快科技創新“12條”
在《中國制造2025》明確的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中,“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居首。
2014年數據顯示,廣東有效發明專利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保持全國第一,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保護指數和環境指數均居全國首位。2014年,廣東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為2.4%。區域創新能力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為加快廣東科技創新,年初,省政府出臺了2015年“1號文”—《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從創新券補助、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等方面提出了12條政策,多條舉措在國內為率先探索。據悉,廣東將圍繞這12條科技創新政策,鼓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扎實抓好孵化器等創新載體建設,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推進兩化融合
認定首批智能制造骨干企業19家
《中國制造2025》指出,要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廣東高度重視兩化融合工作,以技術改造為抓手,推進制造企業信息化升級改造。數據顯示,通過實施信息化改造,2014年我省重點行業骨干企業裝備數控化率達到51%,100%大型企業和超過60%的中小企業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
據了解,我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啟動《廣東省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5—2025年)》編制工作,認定首批智能制造骨干企業19家、培育企業23家。
同時,“機器換人”浪潮也已在廣東展開,借信息化和智能制造助推產業和經濟的轉型升級。今年3月出臺的《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明確,從今年起3年累計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
今年,我省目標實現貫標試點企業超過300家,通過國家和省貫標評定企業超過90家,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和對標企業超過2500家;形成2個規模超100億元智能制造集聚區,全省機器人制造及相關智能裝備總產值380億元;創建10家國家和省級工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試點。
另外,接下來廣東還將繼續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力爭實現全年新增光纖入戶300萬戶,累計超過900萬戶;新增3G/4G基站14萬座,累計超過49萬座。并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免費WiFi服務。據了解,在未來的3年里,名為“i-Guangdong”的免費WiFi將逐步覆蓋全省公共交通、商業街圈、公園綠地等15大類公共區域,借此進一步推動無線局域網在珠三角重要區域和公共場所的全覆蓋。
高端裝備發展
建3個工業機器人研究院創新平臺
《中國制造2025》提出,應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重點,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快速發展。
以云計算為例,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重點領域之一,云計算在廣東發展已初具規模。2014年,我省云計算產業規模超過3480億元。據了解,今年我省將推動20000家企業進入“廣東工業云”、佛山“中國在線制造”等云平臺上線應用。
在大力發展智能裝備和產品方面,廣東將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建設廣州、佛山、東莞3個工業機器人研究院創新平臺。發展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產品,2015年目標實現年產值超億元的智能制造骨干企業60家,其中機器人制造及系統集成骨干企業8家。本文來源于智能家居
推薦閱讀
來自北京通管局的數據顯示,本市光纖接入用戶占比達55%。作為光改“大戶”的北京聯通任務很重,該公司計劃未來兩年投入52億用于光改。光改的推進速度有多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機器人制造及智能裝備產值有望達380億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20150523/29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