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虧3.4億元、董事集體離職……這些“不幸”的消息再次將老牌空調企業春蘭推上風口浪尖。這個昔日中國空調行業的領軍品牌,幾乎已經被市場遺忘。目前ST春蘭正竭盡全力通過空調和地產兩條腿走出一條復興之路,然而前方并不是坦途。
虧損難抑 董事股東放手
昨日,ST春蘭(600854)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分別接到部分董事的書面辭呈,因工作需要,本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沈華平辭去其擔任的公司副董事長、董事職務;本公司董事周曉明、邢志勇分別辭去其擔任的公司董事職務。春蘭表示將盡快完成董事空缺的補選和相關后續工作。
在董事離職的同時,春蘭也遭到股東的遺棄。2010年11月25日至2011年1月4日,ST春蘭的股東BERNIE INDUSTRIAL LIMITED累計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其持有的春蘭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計5195000股,占總股本的1%。
盡管昨日ST春蘭董秘辦的相關負責人一再向記者表示,董事的離職是因為工作需要,和業績并無直接的關系,但是,董事的大面積離職以及股東減持,很難讓人們不把這些事件與春蘭一路下滑的業績聯系起來。
根據ST春蘭日前發布的預虧公告,2010年ST春蘭將巨虧3.4億元,每天虧損近百萬,剛剛摘星一年的ST春蘭又要被迫再次披星戴帽。昨日收盤時,ST春蘭股價為6.25元。
實際上,春蘭已經不是第一次傷了投資者的心。從2005年起,春蘭股份開始連續三年出現虧損,其中2007年的虧損額高達3.15億元。2008年5月春蘭被上交所停止交易,直到2009年9月公司通過資產置換扭虧為盈,才于去年11月摘星復盤。
曾經的空調大佬
春蘭如今的殘局很難讓人與上世紀90年代空調大佬的身份聯系起來。
1989年1月,泰州冷氣設備廠與香港鐘山公司合資成立江蘇春蘭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春蘭”這個名字正式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1987年至1994年間,春蘭形成空調批量生產能力,成為中國空調業“龍頭”,并進入中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行列。1994年,春蘭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隨后幾年中,其股價一度攀升到每股64.3元,是如今股價的10倍,當時春蘭股份曾與長虹、海爾并稱中國股市的三駕馬車。
上世紀90年代后期,春蘭空調發展至頂峰,占據全國空調市場的半壁江山,穩居行業首位。一時間,春蘭風光無限。
一位春蘭空調的經銷商昨日向記者介紹曾經的“春蘭盛世” 時說道:“2000年以前春蘭空調是不愁賣的。1996年前后,想銷售春蘭空調的人都得在廠外排長隊,那時賣一臺春蘭空調就能賺500元以上。”
多元化成春蘭敗局起因
空調業的快速發展讓春蘭迫不及待地將觸角伸進其他領域,意圖打造一個“春蘭帝國”。然而多元化的開始,最終成了春蘭敗局的始因。
除了主業,春蘭股份還與母公司春蘭集團共同持股多個產業公司。資料顯示,至2005年,春蘭股份又先后介入摩托車、洗衣機、冰箱、汽車底盤和壓縮機等項目。
盡管涉及業務范圍與日俱增,然而這些業務板塊的盈利能力卻不盡如人意。2002年年報顯示,春蘭股份持股的江蘇春蘭摩托車有限公司、江蘇春蘭動力制造有限公司、江蘇春蘭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蘇春蘭洗滌機械有限公司全部虧損。2007年年報顯示,洗衣機與壓縮機的營業利潤率也均為負數。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指出,春蘭當時并未明確主業是什么,所以希望在每個行業都有作為,然而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導致哪個行業也未能做精。
其實這樣的案例在家電業并不鮮見,上世紀90年代中期澳柯瑪以“中國電冰柜大王”揚名全國,隨后大舉多元化擴張,涉足產業包括自動售貨機、汽車、電腦等近20大類。2006年該公司多元化戰略失敗,資金鏈斷裂。
品牌分析師許云峰指出,多元化的戰略固然沒錯,但產業最好有相關性,這樣就可以相輔相成,沒有關聯性的產業無法形成“合力”。
推薦閱讀
關于 股骨頭壞死 的類型很多人都混為一談,或者對這方面的知識根本就不了解。那么到底股骨頭壞死有幾種類型呢?如何區分呢?下面我們請 鳳凰中醫 的專家給大家介紹一下。 我們所說的股骨頭壞死的類型主要是根據壞死部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虧損難抑 董事股東放手 春蘭空調預虧3.4億元 董事集體離職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20110129/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