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老謝)服裝行業作為最能感知市場和消費者的行業,利用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必然,但服裝品牌電商仍處于初級階段。主動涉足電商的品牌對于電商的理解也存在狹隘的認識和運營的弊端,只知道涉足電子商務是趨勢或者看到對手“觸電”而“被電商”的品牌也大有人在。
1.認識有問題:很多品牌是“被電商”的,要么看見對手都觸網,要么看到經銷商在淘寶上開設網上商店,大量傾銷自己品牌產品,而被動涉足–并未認識到電商對于企業長遠的戰略意義。
2.對功能的誤判:一說到“電子商務”首先的理解就是“網絡商城”,把店里的產品照片放到網上展示,主要是開拓了一個網上的銷售渠道。而很少有認識到電子商務是品牌系統塑造建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品牌形象推廣、市場活動策劃組織、消費者溝通維護等功能視而不見。
3.運營乏力或無力:買了一個域名、租了一點空間,將產品畫冊上的圖片擺上…,就只有這些而已,無特色、無優惠,沒有專業的維護、開發、推廣運營團隊或機制,幾成雞肋。
對于消費者最看重的服務,更是成為最大的詬病,這一點隨便在淘寶的“評價詳情”就能感受到。服裝企業如何采取合適的電子商務模式還是大家探索階段的事情,并無可借鑒的成功的電商模式。因為服裝品牌的電商是在不斷探索的過程,結合我們的國情,企業自身的實力和產品的市場定位,尋找我們的適合每一個品牌的電商模式。
一、平臺電商模式:在淘寶、拍拍、當當等平臺上設置旗艦店或官方專賣店作為重要的電子商務模式–借助人家的平臺模式;采用的品牌的羅蒙、希努爾、杉杉以及女裝的白領等。
二、自主電商:企業自己擁有獨立域名、自己經營管理的網上商城,在線銷售本品牌旗下商品–自己做主的電商模式;采用的品牌有男裝的紅豆等。
其實對于有線下實體店的傳統服裝品牌的電商模式中,關鍵是要將線上線下的資源連動起來,互相促進,互相推動,而不能一說到服裝品牌要觸網,就以為是要跟網絡電商品牌競爭,其實不然。服裝品牌電商,適合的才是好的,那么,在對于線上線下的消費者高效利用和連接方面還是否有更好的電商模式呢?
如果服裝品牌用網絡平臺吸引和招攬顧客,在通過一些優惠活動或獨特服務吸引他們到實體店消費,是不是能提升或豐富網絡平臺的價值,又能結合實體店的服務達成銷售呢?
其實這種消費模式早已出現,在國外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2006年沃爾瑪公司就提出了Site to Store的B2C戰略(通過B2C完成訂單的匯總及在線支付,顧客到4000多家連鎖店取貨,大幅降低運營、物流成本和POS刷卡排隊的時間,提升店內關聯銷售)。
推薦閱讀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在即,一系列迎奧運營銷活動紛紛啟動,商機凸現。如何掘金奧運商機、共享奧運經濟大餐成為每個企業關心的熱點話題。另一方面,在國際品牌的強勢投入之下,數目龐大的中國企業要在奧運營銷的紅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服裝電商的o2o之路探索
地址:http://www.brh9h.cn/a/b2b/20120725/78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