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再新的技術最終還是要服務于企業,以企業為本。10年4月份在原來小企業的基礎上更名成立的山重建機無可厚非的是一家新的企業,但是做了很多創新的事情。山重建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魯峰先生在《ENI經濟和信息化》專訪中,對于企業方面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
新技術廣泛應用是企業在短期內迅速提高的手段
對于山重建機企業發展,王魯峰與我們分享了其所在公司的成功經驗:“作為一個新公司,集團投資金和人才外,我們更多是應用一些新的技術,新技術包括新的制造技術和新管理技術。山重建機從前年的3個億的銷售額,經過不到兩年努力做到接近20億,利潤翻10多倍。我總結,除了其他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新技術廣泛的應用來提升企業在短期迅速提高的手段。”
從新技術來講,制造技術有很多,現在很多制造技術由于計算機技術或者IT技術、信息化技術加入后得到大幅度提高。王魯峰舉例說明:“山重建機在結構車間的焊接技術,引進奧地利IGM公司的焊接機器人機組,其中就有目前中厚板焊接的最新焊接技術—雙絲焊技術,(一個機器人焊頭中有兩路焊絲輸送裝置和兩個焊嘴,可以同時進行熔焊。)雙絲焊技術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和提高質量。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IT技術的廣泛應用,目前在制造技術中出現了很多顛覆性的技術革命,這是前幾年所沒有的。這些技術在我們的企業中被廣泛的應用。
在管理技術上,王魯峰強調:“我們更多的是講究利用IT技術和信息化技術來提升整個業務效率,簡單的總結就是“快”,我們作為一個市場的后進入者,我們不能照搬成功經驗,我們在內部探討,將企業的業務分成三個層面,一是業務層、二是決策層、三是業務運行監控層,核心是實現業務運行監控層面的“快”,同時,我們理解為在這個層面要實現前端業務及終端業務的打通。實現業務的快的一個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就是IT技術和信息化。”
好的想法賦予實施,那也是創新
企業買了軟件或者買了合適軟件,最后經過實施上線,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把軟件怎么用好,實際發揮作用,這才是關鍵。怎么把企業信息化和業務協同起來?企業自身怎么做?IT廠商又怎么幫助企業把軟件用好?
現在大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國企業意識到做自己的系統,要用IT手段提高自己企業管理、效率、成本,還有方方面面事情。王魯峰20多年的工作經驗,90%的時間和系統有關系,同時又兼作做管理工作。從他整個感觸認為“好像沒有一家軟件特別貼合工廠,因為工廠在不同市場環境和發展階段需求不一樣。每次聽到廠商來介紹案例、方案,感覺無所不能。” 王魯峰覺得:一個企業要想把信息化運作好,首先自己要對信息化業務關系有特別明確認識。
王魯峰從事信息化十幾年,非常深的一個見解是:“我們要成為工廠、公司系統化的主導者。不管是從企業發展,還是企業創新,核心是企業的管理層或者是核心的業務人員。這些人,好的想法能夠賦予實踐,這是也是很好的創新,而不是某企業有一個很成功案例,我們搬過來,那不是創新,那是學習,是復制過程。”
最近山重建機也在做信息化的規劃,王魯峰總結山重建機在激烈的市場上競爭的法寶就一個字,那就是快。山重建機又是如何用信息化手段保證快,而且是高質量快呢?王魯峰舉
了個簡單例子說明。“前段我們公司業務很多領導包括實施廠商來做咨詢,我們討論問題。比如說我們產品賣到市場,有質量問題,質量問題產生以后,很多的公司或者是管理軟件會首先要派服務人員判斷這個問題,能夠判斷好按照標準處理,判斷不好以后是誰的問題會提交服務經理,實際這個過程非常慢。我走市場的時候,很多用戶會提一個問題,提很好問題給我。說你給我們的產品出問題,這是非常簡單的事實,我作為用戶需要一個迅速替代品,非常不幸的是業務設計很長或者中間點多,結果就慢。我就給到我們公司咨詢廠商提,能不能當質量發生問題,發現質量問題,不管是誰責任,在系統里發指令,為這個供應商做一個備件,包裝運輸過程中判斷責任和對策,至少可以縮短一半的處理時間。”
現在有很多新技術產品產生,比如云計算、還有特別強大的互聯網的速度,讓王魯峰印象非常深。“我在家外資企業工作15年,剛到那個公司也信息化。95年左右老外告訴我申請一個EMAIL,公司通信公司批2個地址老長,現在大家有iphone、ipad,都用3G在上網等,速度非常快,我們可以非常方便和任何地方打開電腦網絡看電影什么的。基于這兩方面,我特別希望廠商能夠重新構架最新技術框架下管理流程,在系統中運用諸如“云計算、3G網絡、手持終端”等新的技術和設備,讓業務更便利,處理效率更高,從而使企業運營的更快。但是在某些重要環節,廠商希望看到非常簡單,非常有效的一些畫面、系統。后來在我們公司里部署工作的時候講一條,首先學會業務打通,在很多ERP過程中體會,我們要重新審視打通真正含義是什么。”
王魯峰認為:企業是否能用好信息化,領導重視最重要。只要領導重視,大部分企業都會用好,很多企業用不好說白了是領導不重視,特別是高級領導問題。因為領導掌握生殺大權,還有其他的一些方法。
推薦閱讀
一家僅有16年歷史的中國企業,已經把自己的產品行銷到190多個國家;一個并沒有擁有太多資源的民營企業已經在110多個國家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機構;行銷全球的并非只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制造產品,而是為數以千萬計消費者所>>>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43/20120116/2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