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價格戰爭還在持續,電商又進一步將戰火蔓延到了物流領域。近日,繼京東商城、凡客誠品申請全國性“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后,蘇寧易購宣布,在其全國近1800家門店全面設置自提點,國美也將發力物流領域。
今年的電商和快遞業相當熱鬧。一邊是電商企業大搞物流,另一邊是順豐和申通傳出要自建電商平臺,電商快遞業陷入了跨界混戰。對此,業界有不同的看法。盲目跨界造成的混亂競爭會導致雙方兩敗俱傷,但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在開放的競爭環境下,或許能更快地提升電商和快遞業的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6月剛開始,蘇寧與國美就借國家節能補貼政策做起了文章,宣布全面調整空調和彩電價格。近日,蘇寧易購方面透露,預計本月內全國近1800家門店將全部實現門店自提功能,蘇寧的4000個售后服務網點也將逐步增加配送功能,成為快遞點,從而實現“有蘇寧的地方就要有蘇寧易購”。國美電器旗下的網上商城新銳美和庫巴網在接連兩年連續虧損的情況下,相關負責人表示最遲將在9月份完成對兩者的整合對接,采用實倉對接和虛倉對接的方法以實現貨物的快速到達。
據了解,天貓電器城斥資2億元,新蛋和當當網各投入3億元,京東讓利5億元,蘇寧易購和國美網上商城分別拋出20億元促銷資源,被控股的易迅網宣布投入5億元讓利營銷,愈演愈烈的表面價格戰爭背后隱藏的是電商行業對物流平臺擴張式的“圈地運動”。
讓利出售帶來高額訂單的同時,也對供應鏈、物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電商大鱷意識到自己操刀貨物運輸也未嘗不可,并開始了大膽嘗試。諸如蘇寧已建成8個大型物流基地和193個物流配送中心;京東商城擬打造亞洲最大的單體庫房倉儲中心;凡客誠品旗下有“如風達”等。除此之外,有的電商還通過拓寬物流渠道、擴大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的方式來提高商品配送服務質量,比如天貓與9家快遞公司簽訂協議,年底將給合作快遞公司帶來超過50億元的服務交易額,得到的回報是,EMS、圓通快遞等承諾“次日達”與“1-3日限時達”服務。
電商與快遞行業一直以來相處和睦,他們之間通過優勢互補,達到了互利共贏。那么,在尚處于寒冬,各種投資紛至沓來的情況下,電商為什么還要不惜重金殺入自己并不擅長的快遞領域?
快遞業跟不上電商發展的步伐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現階段,一直在風平浪靜的環境中勻速前行的國內快遞業已遠遠落后于電商的飛速發展,成為了阻礙電商前行的掣肘。媒體頻繁曝出的快遞爆倉、丟件、快遞變慢遞等問題,直接影響了客戶對電商的認知評價,電商介入快遞業勢在必行。電商通過自建物流不但可以實現對服務質量的直接監控,還有助于資金回籠,京東商城和凡客誠品在這方面樹立了良好的典范。
事實上,國際快遞巨頭也有了進入我國快遞業的時間表。預計于7月,聯邦快遞(FedEx)和優比速(UPS)將成功獲得牌照,相繼合法涉足國內快遞業,這無疑將對國內物流企業產生更大的沖擊。國內快遞雖負隅頑抗,但外資進入的浪潮將不可避免,并將對國內快遞行業革命性的轉變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眾多電商企業紛紛選擇這個時機進入快遞行業,有業內人士認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快遞業的發展前景巨大。其實,無論是自建物流還是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構建穩定可靠的服務渠道是首要前提,全面提高服務質量是核心要求,保障優質的服務水平是先決條件,提供最佳用戶體驗是最終目的。
電商的“來勢洶洶”讓在物流領域穩坐釣魚臺的順豐快遞也坐不住了,從“順豐E商圈”到“順豐優選”,順豐步步經營,穩扎溫打;其他快遞巨頭如申通快遞的“愛買網超”,宅急送“E購宅急送”等都是積極的試水,還有中國郵政、圓通快遞等都公開表示將進軍電商行業。
業內專家針對此事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中國首家在線物流服務提供商發網CEO李平義表示支持,他認為快遞企業向上游零售業延伸,拓寬自己業務范圍的同時更帶動自身服務質量的升級。而深度交流平臺派代網分析師李東成則認為該慎重延伸方向,要不然只會是一個燒錢不討好的過程。也有專家分析,物流和電商的交叉滲透是目前商業環境不成熟造成的。
電商與快遞的加速混戰實則是一把利弊結合的雙刃劍,是雙方擴展服務上升空間的有益嘗試,在相當程度上將推動電商業與物流業的改革發展。但在拓展各自商業版圖的同時,更應該立足于自身實力,充分發揮自我的先天優勢,把握好尺度,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顧此失彼。同時,電商物流間的相互跨界是市場經濟下的必然趨勢,行業間的界限將被打破,行業與行業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鑒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在優勝劣汰機制的作用下,開放合理的競爭將對行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620/6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