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廣大網民來說,以前只用來日常的近年來不斷增加服務功能,而各銀行電子銀行的服務功能也是大幅增加,除現金業務外,幾乎所有的銀行業務都可以通過電子銀行完成。服務提供商多了,選擇也難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這種“甜蜜的煩惱”,在銀行業看來卻著實是不得不面對的嚴峻挑戰。
近年來,以支付寶、財付通等為代表的機構快速發展,支付交易額實現爆發式增長。
“與第三方支付相比,商業銀行在互聯網支付發展潮流中已經落后了!痹5月8日召開的《2011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暨2011年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論壇上,與會的包括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的信用卡中心負責人無不表達了這種擔憂。同時,各家銀行強調,互聯網支付是大勢所趨,未來掌握機會、贏得話語權,靠的不再是技術,而是營造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完善支付體系的安全性。
沖擊 互聯網支付風潮起
2011年,以為主的經營模式的高速發展,成為促進網上支付規模增長的最主要因素!端{皮書》顯示,截至2011年末,國內互聯網支付用戶規模達到1.67億人,占總體互聯網用戶規模的33%。
“互聯網支付從傳統的一維的產品展示線下支付,到二維的互聯網賬戶間的支付,再到目前三維的第三方支付、跨行支付,僅僅用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建設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經理李國夫在論壇上表示。
互聯網支付的飛速發展和普及,使信用卡產業從中收益。通過提供網銀支付或者非金融支付機構合作等方式,信用卡的網上支付規模也在逐步擴大,同時也推動了信用卡交易金額的不斷增加。《藍皮書》數據顯示,2011年,信用卡交易金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的占比已由2010年的32.25%,上升至41.72%。
與此同時,互聯網支付市場也呈多元化的發展趨勢。2011年,有101家非金融支付機構取得支付業務資質。互聯網創新支付方式不斷涌現,無卡支付逐漸成為信用卡互聯網支付發展的趨勢。
互聯網支付的興起,對于信用卡發卡機構來說,也并非“百利而無一害”,農行信用卡中心副總經理薛亞芹就表達了這種擔憂:“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我們銀行卡人目前可以說面臨傳統和現代的極大沖擊,單就發卡上來講,還有沒有必要發行那張塑料卡片;第二作為發卡行,在受理市場上,也面臨傳統的實體商戶該怎么做,實體商戶跟網上商戶關系等等很多困惑。”
中行銀行卡中心高級經理俞菲也表示,互聯網支付向多領域的延伸,改變了信用卡支付的模式;ヂ摼W支付公司涌入了信用卡支付市場,模糊了傳統的發卡機構、收單機構、交換清算機構的界限,打破了原有產業鏈的運作機制,改變了客戶、商戶對信用卡支付的看法。
現實 定價和安全待解決
面對第三方支付的迅猛發展,銀行業內人士普遍意識到領域的落后,可能會使銀行業面臨非金融機構的強勁競爭!端{皮書》顯示,2011年非金融支付機構共收單清算2.03萬億元,占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2%,隨著網絡購物被越來越多消費者接受,非金融支付機構的市場占比還將繼續提升。
更有分析預測,未來互聯網支付將呈現立體化、移動化、全球化、群體年輕化等趨勢,而現實是在目前的互聯網支付領域,第三方支付無疑已經占據先機,市場份額已占到了70%左右。
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都認為,銀行在互聯網支付潮流中發展滯后,處于被動,未來有兩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支付系統的安全性,二是銀行的定價話語權。
事實上,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支付的安全性上與傳統銀行相比的確存在一定差距。中國銀行業協會銀行卡委員會主任、民生銀行副行長邢本秀提出,銀行作為發卡方與非金融支付機構進行無卡支付業務合作,無法對其交易辨識具體的商戶和商戶類型,增加了交易監控和欺詐偵測的難度。工行牡丹卡業務管理部副總經理胡伯遠建議,在兼顧互聯網支付快捷的同時也要推動安全機制的建立,除了盡早制定統一的互聯網業務的規范和標準,也要加大安全技術的創新。
除此之外,定價也是銀行業面臨又一難題。業內在“塑料卡片時代”參與各方的利益分配大都還未得到有效解決,很多規則也尚未完善,如今面對互聯網支付的發展趨勢,更是尚無統一的利益分配標準。目前,我國的各家非金融支付機構一般都是自行和多家銀行談判建立網絡平臺,信用卡消費通過非金融支付平臺進行轉接,互聯網支付收單價格則由非金融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和商戶協商確定。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楊科建議,對互聯網等業務定價機制進行結構性調整,由監管機構牽頭制定互聯網支付定價及收益分配標準,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對現有線上收單業務進行規范。
未來 群雄逐鹿誰是英雄
盡管各家銀行在論壇上均表示面臨嚴峻挑戰,但就未來的發展看,銀行業也有很多機遇。因為從整體上看,第三方支付企業仍舊十分依賴銀行資源,而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也想利用第三方支付企業為自身服務。如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第三方支付企業,都不斷與各大商業銀行達成各種戰略合作協議,創新合作形式更是比比皆是。
各家銀行普遍認為,信用卡發卡機構與非金融支付機構有各自優勢,相互合作,能形成雙方市場份額同步提升、收益共同增長的雙贏格局。同時,非金融支付機構極具創新能力,信用卡發卡機構需與非金融支付機構合作,增強在互聯網支付領域的競爭力。
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策略發展部副總經理王曉剛表示,互聯網技術的變革不光是給信用卡產業,包括整個金融業都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隨著線上線下界限的模糊,未來誰能做到理解了客戶需求、改善了用戶的體驗、完善了安全機制、控制好了風險,誰就掌握了主導地位。在這方面,銀行仍有很多機遇。而且,除了互聯網支付,在移動支付上還大有機會,商業銀行應及時介入,尋找盈利模式。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在互聯網支付上第三方支付機構優勢明顯,在移動支付領域,多家電信運營商也獲得了支付牌照,對銀行的沖擊在所難免,移動支付市場未來將是傳統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電信運營商共同覬覦的“新大陸”,誰就能在“群雄逐鹿”中占據有利位置有待觀察。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銀行業面臨互聯網支付多重挑戰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514/59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