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唯一能打破在電商全布局的人?別異想天開了,那一天應該不會很快到來。
要么成為傳奇,要么舉手投降,這是眼下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劉強東面對的問題。此前他曾表示“2012年實現盈利,2013年海外IPO”,這也意味著以自殺性降價手段野蠻成長的這家中國第二大B2C企業,需要更大的賣夢空間。最新的消息是,劉強東在回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提問時說:“京東商城目前沒有上市計劃。”
本能的疑問是:京東商城缺錢嗎?
京東商城的發展確實讓人眩暈。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從2008到2010年京東商城出現雪崩式增長——年復合增長超過了300%。到2011年,京東商城的年交易額已達到309億元。按照劉強東的預計,到2013年這一數字將可望提高到400億~500億元,更加逼近沃爾瑪中國、國美、蘇寧這些國內最頂尖的傳統連鎖賣場。
但這個美好愿景在3月下旬似乎被一拳砸到在了地板上。當當網董事局主席()在微博上公開表示:“京東商城的資金只能維持到8月至12月,12月是最后期限,必須抓緊時間融資或者IPO,否則會很難過。”
4月17日,劉強東通過微博強勢設下賭局,聲稱“可以讓質疑者查看京東商城賬戶,若賬上少于60億現金,自己主動捐贈1000萬,否則請質疑者捐出500萬”。李國慶雖未應戰,但他進一步從公司凈資產、品牌資產指代不明等方面繼續質疑京東商城資金鏈問題,并表示“對于不斷需要資金的公司,上市是應對質疑的最佳辦法”。
值得關注的是,2月底李曾明確表示當當網今年將實施收縮戰略。業內人士認為,作為規模僅次于京東商城的電商平臺,當當網的做法也表明行業正處于寒冬期。由此不難理解,作為典型的資本驅動型電商企業,京東商城的資金鏈為何如此引人關注。
另一個遭到詬病的話題是京東商城在物流、倉儲方面的投入。早在2010年4月京東商城就宣布了投資數十億元的上海“亞洲一號”物流中心計劃。2011年又花費1.301億元分別在武漢、上海、廣州拿下了總面積超過27萬平方米的地皮,這相當于北京市西城區面積的十分之一。
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建設物流中心的花費要遠超這個數字,這或許是京東商城最大的負擔。
京東商城對此并不認可。其高級副總裁吳聲也多次對本刊強調“京東商城不缺錢”。拉手網CEO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企業很少有因缺錢而死的,大都是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沒有找準節奏。”
壞消息是,京東商城已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在B2C領域有一個發展勢頭比它還要強勁的對手天貓。此外,蘇寧易購憑借著蘇寧電器成熟且強大的供應鏈系統優勢強勢而來,殺手锏就是京東商城熟悉的價格戰。平心而論,與國美、蘇寧的采購規模、物流體系、企業管理相比,與亞馬遜的IT系統能力、硬件融合、開放平臺相比,與馬云的產業鏈生態、企業管理、營銷能力相比,京東商城都有一定差距。
事實上,中國企業的成名速度與消失速度同樣驚人。如8848網站、易趣網等,在今天早已風光不再。戲劇的是,在過去的9年里,每隔幾年京東商城也要面對一堵融資墻——每打破一堵墻京東商城就膨脹一圈,這一輪回至今仍未打破。一位接近京東商城核心層的人士指出,B2C企業必須做到500億元才能賺錢,要做到1000億元才能像當年國美、蘇寧一樣對供應商有話語權。
京東商城目前就在這個坎兒上。在過去數年里,京東商城其實只是做了一件事——怎么做好一家新型快遞公司,但現在它必須在規模為王還是強行減法間做出選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商說:“劉強東在賭。贏了,京東商城再無對手。”
資金謎團
京東商城到底有多少錢?這個問題恐怕只有劉強東本人才能回答。
電商圈的常識是,電商企業還處于價格戰的低端競爭階段,低價、低毛利以及高昂的推廣費用讓電商企業的盈利十分困難。通俗地說,電商企業規模越大就越燒錢。
不必擔心,市場上任何時候都不缺錢。資本的天性會貪婪尋找能帶來穩定回報的人。在美元長期貶值、中國市場崛起的大背景下,熱錢更需要一個可靠的避風港。相比那些“輕公司”,京東商城的噸位顯然更重。國美、蘇寧早期投資商的豐厚回報,老虎基金、DST等世界級風險投資的強勁背書,亞馬遜的成功故事,更讓華爾街對模范生京東商城青睞有加。
但這并不能阻止對京東商城資金鏈的質疑。3月下旬,一份據稱來自“京東聘請的投資銀行”的簡報開始被大規模傳播。根據簡報顯示,京東商城2011年的實際交易額約為34億美元,遠低于其官方宣布的309億元,而京東商城當年虧損額高達1.8億美元。甚至有傳聞稱劉強東曾經的親密戰友投資方也開始失去信心。
有業內人士曾公開表示:“京東投資方與管理層存在矛盾,部分投資方急于拋售股權。迫于投資方壓力,京東商城預計無法等到2013年再IPO。”
劉強東對此當然不能接受。他說:“關于京東商城資金鏈的問題每年都在說,都快不是新聞了。”在劉強東看來,京東商城想要錢隨時可以有,排著隊要給京東商城投錢的人并不少。吳波也認為,京東商城正在尋找屬于自己的融資和上市節奏,或許正如劉強東所說,2013年才是京東商城真正的上市之年。即使現在京東商城已經有非常大的盤子,投資方也一樣敢進入。公司體量大,發展才穩定,投資人才會有信心。也走了好長時間才成功上市,Facebook上市前的幾次融資都被人認為估值過高,但這些投資方依然賺得盆滿缽滿。
京東商城此前共獲得三輪融資。2007年8月,京東商城獲今日資本投資,首批融資1000萬美元;2009年獲得來自今日資本、雄牛資本及著名銀行家梁伯韜共計2100萬美元的聯合注資。2011年3月獲得15億美元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DST、老虎基金等6家基金社會知名人士,其中DST以5億美元獲5%股份,意味著京東商城估值達100億美元。
據內部人士向本刊透露,京東商城原先融資計劃為5億美元,但由于不斷有投資人跟進投資導致規模擴大,最后對外公布的數字超過15億美元。而根據對京東商城的估值,出讓股份應該在兩成左右。
最值得關注的是控制權。京東商城只有第一輪融資協議中簽署了對賭條款,只用兩年就贏得了五年對賭條款,之后再也沒有簽署。直到現在,京東商城融資的第一大原則都是保證劉強東對公司的控制權,一定要占董事會多數席位。作為創始人,他牢牢掌控著京東商城的控制權,“CEO我可能五年之內不考慮交出去。”
吳聲表示,目前對京東商城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倉儲基地的建設速度上,但京東商城在這方面是有自己的節奏的。京東商城正在按照既有的規劃去進行推進,不會盲目的過多上馬項目,京東商城也一定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511/5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