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股東在低于發行價的位置,大肆減持公司股票的同時,丹邦科技(002618.SZ)仍然抵擋不住向二級市場要錢的沖動。
1月21日,丹邦科技發布非公開發行預案,擬以不低于11.38元/股的價格,發行不超過5300萬股,募集資金6億元投入“微電子級高性能聚酰亞胺研發與產業化”項目(下稱“PI膜項目”)。當天丹邦科技復牌股價漲停。
這是上市不到一年半的丹邦科技,繼IPO后第二次發行股票進行融資。2011年和2012年,丹邦科技耗資4.25億投入IPO募投項目——基于柔性封裝基板技術的芯片封裝產業化項目。
不過,非公開發行預案發布之后,丹邦科技因其IPO項目尚未投產,便急于再融資投資新項目,而備受外界質疑。
不僅如此,就在不到一個月前,公司流通股第一大股東、自然人益關壽,曾選擇逆市減持。益關壽兩次在大宗交易平臺減持公司股份,且均價都低于公司上市發行價。
記者發現,益關壽是一名香港籍的境外投資者,其身份并不簡單,作為在2001年公司成立之初就曾出資的老股東,擁有公司前董事、關聯人等多重身份的益關壽,無疑對公司頗為了解,而在增發之前的突然減持,也引來諸多猜測。
43天股價猛漲近六成
突如其來的非公開發行預案,并未阻擋投資者的熱情。1月21日,丹邦科技強勢漲停,收報15.42元,這與12月6日的收盤價9.75元相比,區間漲幅達58.15%。盡管22日公司股價下跌3.37%,不過收盤價仍高達14.9元。
“公司目前股價明顯高于11.38元的增發價底線,定增應該極易完成。” 北方某券商電子元器件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
丹邦科技主營業務為FPC(柔性印制電路板)、COF(柔性封裝基板)及COF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一直被視為國內COF龍頭。
上述研究員分析稱,公司基本面還算不錯,而且終端市場需求龐大,加上最近受到三星手機柔性屏幕概念刺激,所以股價表現比較好。
但令人擔心的是,丹邦科技IPO項目如今尚未正式投產,公司就迫不及待上馬新項目,難免給人以擴張太過激進的印象。
事實上,原本建設期為三年的IPO項目“基于柔性封裝基板技術的芯片封裝產業化”也已大為縮短,2012年半年報公告其投資進度為88.66%,預計2012年12月30日能達到可使用狀態。
丹邦科技證券事務代表李嬋告訴本報記者,IPO項目工程的建設剛剛完成,還有機器需要調試,加上臨近春節招工十分困難,所以春節后才能開始試運營投產,而真正收獲利潤時間還有待觀察。
此外,本次擬募投的PI膜項目,在公司方面看來前景也頗為光明。
據其項目可行性報告稱,該項目建設期24個月,建設完成后第一年、第二年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0%、80%,第三年完全達產。完全達產后,預計年產PI膜300噸,每年新增營業收入30195萬元,新增凈利潤15176萬元。
但記者查閱該報告后發現,上述可行性報告只字未提項目風險。其預估的年利潤15176萬元,為2011年度公司凈利潤5458.69萬元的2.78倍。
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公司的長處在于柔性電路板,而PI膜作為柔性板的原材料,雖有一定的關聯性,但研發能力和產業化可能都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困難,在推向市場的過程中還有可能會受到來自國外企業的競爭。
市場對其也是看法不一。丹邦科技1月21日的龍虎榜席位上,有兩家機構合計買入1221.48萬元,占據前兩個席位,但同時也有兩機構賣出,合計644.58萬元。
實際上,審視其上市以來的財報,丹邦科技的業績一定程度上受累于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較高。前述研究員認為,公司上市募集來的錢基本上都投進項目里了,激進的擴產計劃耗資巨大,有一定的資金壓力。
在此情況下,公司可以選擇兩個融資方式:一是銀行貸款,二是定向增發,“顯然后者來得更加容易”。李嬋對此回應稱,公司募集資金都有專戶來管理,不存在拿募集資金去做別的用途的情況。
關聯人、原始股東低價拋售
近期漲勢大好的丹邦科技,卻遭到其原始股東益關壽的兩次減持。而記者獲知,他不僅是公司“元老”、上市前公司的董事,而且現在仍是公司關聯人。
丹邦科技2011年9月20日上市。按承諾,一年后的2012年9月20日,丹邦科技2528.4萬限售股獲得解禁,占總股本的15.84%。
上述解禁股份中含有益關壽所持有全部丹邦科技的股份,一共1520.4萬股。而解禁之后,益關壽已先后兩次在大宗交易平臺共減持600萬股份。
第一次是在10月30日減持300萬股,減持均價為10.09元,當日丹邦科技的最低價為11.55元。
12月25日,益關壽再次通過大宗交易減持300萬股,均價為11.28元,當日丹邦科技最低價為11.72元。計算可得,兩次減持后益關壽可獲6411萬元,其持股比例也從9.50%降至5.75%。
值得注意的是,益關壽的兩次減持均價,不僅明顯低于當日收盤價,而且都低于丹邦科技13元的上市發行價。
公開資料顯示,益關壽為中國香港籍,擁有加拿大永久居留權,住所為香港大埔區悠然山莊。
記者查閱公司招股書和財務報告得知,益關壽曾任公司董事,且屬丹邦科技的關聯方,與丹邦科技淵源深厚。
2007年1月1日到2008年4月21日,益關壽曾為公司三位董事會成員之一;2009年5月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8月26日,丹邦科技201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同意益關壽因身體原因辭去公司董事職務的申請,同時選舉益關壽兒子益天鵬為公司董事。
據公告,益天鵬現在仍為公司董事。
而益關壽的“元老”資格也不容置疑,早在2001年10月28日,益關壽就和公司實際控制人劉萍控制的深圳丹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丹儂科技”),分別出資180萬元和420萬元成立深圳丹邦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丹邦有限)。
丹邦有限正是丹邦科技的前身,此后的2002年2月、2003年2月、2006年8月,益關壽對丹邦有限分別增資120萬元、300萬元和367萬元。2007年5月,益關壽將未出資的12.33%股權轉讓給丹儂科技。
到2011年9月,丹邦科技IPO時益關壽持有1520.4萬股,占總股本的9.5%。
顯然,作為丹邦科技發起人的益關壽,絕不只是一名普通的投資者那么簡單,其對公司的了解程度也一定不亞于普通人,既然如此,前景一片光明,益關壽為何還要以“破發價”大肆減持?
推薦閱讀
去年11月底,證監會向各轄區證券公司下發“關于落實《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產品管理規定》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規定證券公司暫時不得代銷有限合伙份額形式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產品。 不過,各轄區證券>>>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30123/25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