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正在迎來蛻變,市場參與各方均需解放思想。歷史告訴我們,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資本市場的發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議。華泰證券(9.45,-0.01,-0.11%)獨家支持,新浪財經聯手證券時報發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國股市!”大討論,邀請專家、券商基金人士為中國股市的前途出謀劃策,也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參與,建言獻策!
以投資者為本還證券市場以本來面目
促進中國證券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張育林 退休前系北京市西城區政協研究室副主任
一、證券市場不用“救市”要建市
在中國股市短暫的20多年中,歷經了幾次大的討論。每每大討論的背景都是與大盤指數極度深跌有關,每當深度下跌之時都伴隨著股民慘重損失和深度套牢,股民情緒多半從觀望到憂慮,由悲觀到絕望。而后,將無奈的期盼轉化為憤怒和瘋狂,有人因此喪失理智,喪失理性的判斷,迷失方向、失去自我,逃避人生,放棄生命,家破人亡。有人因此憎恨股市、憎恨、反叛社會。躁動、憤怒、壓抑的情緒彌漫著整個股市乃至影響著整個社會。人們尋求答案,探尋解救股市的出路。因此,2012年新浪財經聯合證券時報發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國股市”資本市場振興方略大討論,發動社會各界人士為中國股市發展獻言獻策,冀望以此找到救市良方。然而,無論是媒體發起的拯救股市大討論還是郭樹清上臺后出臺的一系列制度也好,其實際效果離人們的期望相差甚遠。盡管郭樹清上任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市場似乎并沒有買張,A股也并沒有隨著一系列制度的出臺而結束低迷,反倒無情地戳穿了“鉆石底”,繼續慢慢跌穿2100點,欲往2000點或更低深淵而去。事實證明目前的中國股市不是一個健康的證券市場,是存在重大缺陷的,投資和運行環境較差,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市場,不是真正的投資場所。因為這個市場一開始就錯了,圍繞國企脫貧解困的目的,市場制度只為融資者設計的,所以這個市場僅有融資圈錢的功能,沒有資源配置功能,也沒有投資功能,更談不上給投資者回報。我認為一個市場健康與否不在于指數點位的高低,而在于市場本身質量和運行效率。如果在原本就錯誤的機體上去尋求錯誤軌道上的所謂發展,其“救市”,也只能是人為制造所謂的“牛市”而已,豈不是刻舟求劍?世界上沒有只漲不跌或只跌不漲的股市,股市隨大的經濟形勢起起落落是正常現象。眼下國際國內總體經濟處于調整期,卻要股指逆宏觀經濟形勢調整而背行上揚,只能是一種奢望。因此說我們不用所謂的“救市”,也不需要“救市”。我們不要舍本求末做治標不治本的事,要抓住經濟調整期的大好時機深化改革從根本上治理市場,從市場定位、法規體系、市場機制、市場環境等方面予以改革完善、重新建設一個好的市場。
二、正視證券市場的慘痛教訓
2012年中國經濟形勢受歐債影響,以及國內經濟轉型和經濟體制改革步入深水區,致使中國宏觀經濟處在陣痛調整期,上市公司業績面臨嚴峻考驗,中國股市所面臨的環境異常窘迫和殘酷。2012年7月上證綜指繼2010年跌幅14.31%,2011年跌幅21.68%后,跌破“鉆石底”。成為領跌全球資本市場的“領頭羊”。然而,令人詫異的是,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已成為挽救世界經濟的中流砥柱,連續多年GDP增速保持在10%以上。即使2011年以來受歐債危機的沖擊影響下中國經濟在2012年仍可保持8%以上的速度,相比較傳統發達國家和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在3%以下的低水平徘徊,中國經濟可謂一枝獨秀,但股市表現卻大相徑庭。這是為什么?
還有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中國股市一方面無謂地還“冤枉”債,不斷承接上萬億大小非兇猛解禁套現;另方面股指從6124點步步墜落到目前2100點附近,流通市值從9.8萬億上升到如今的約17萬億,這又是怎么回事?
對此,許多經濟學家和有識之士異口同聲,直指IPO這一禍根,疾呼暫停IPO,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像大多數人想象的那么簡單。
中國人保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秦嶺有專門研究和分析:“在資金面方面,與2009年底相比,2011年美國的狹義貨幣供應量(M1)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分別增加了約20%和10%,而中國增長了40%左右,遠遠超過美國。同時伴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熱錢不斷流入,2011年11月末的外匯占款比2009年底增加超過6萬億元。2011年底中國金融機構人民幣的各項存款余額和儲蓄存款余額分別高達79.5萬億和33萬億元,遠超過16.4萬億元的A股流通市值規模,實際和潛在的資金供給并不少。在新股發行方面,2001~2011年,A股累計融資3.96萬億元(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別為9860億元、7011億元),IPO1322家(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別為347家、277家)。而同一時期美股累計融資1.76萬億美元(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別為1831億美元、1685億美元),IPO2189家(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別為197家、201家),融資金額、上市數量都遠過A股。由此看來新股發行也不完全是A股表現低迷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國的資本化率還不到60%,而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普遍都在100%以上。中國的直接融資比例還不到30%,而美國在80%以上。”這說明了什么呢?這是不是說明股指下跌與資金面緊張和新股發行無關呢?
如果我們的決策層僅從簡單的表面數字來認定這個市場,那肯定是極大禍害。我要說的是中國股市下跌的慘狀與資金面和新股發行既有關系又無關系。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GDP總量也好,總市值比例也罷,絕對參照美國資本市場的數據來做決策是行不通的,因為美國資本市場用了幾百年時間,我們只是20來年時間,美國的市場化率與我國的市場化率不同,特別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與美國完全不同,我國的經濟狀況在簡單經濟數據背后隱藏著極為復雜的經濟矛盾。
說中國股市與資金面無關系,是因為已經有數據顯示中國并不缺資金,也還遠未到流動性通縮的境地;說中國股市與資金面有關系,是因為中國的股市自身出了問題,盡管估值已經夠低,盡管遍地是黃金,盡管很多優質藍籌已經到了白菜價,但仍然殘喘跌勢,不僅外圍資金不愿入市,里面的資金還在視機奪路而逃。說目前股市下跌與IPO無關,是因為從表面看一級市場并不缺資金,從市場行為的角度看供與需的矛盾還沒到發行不出去的時候。其實,問題的實質是在錯誤市場定位的前提下,股票發行機制出了問題,讓市場喪失了信心。正常的股票市場,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是高度正相關關系的,二級市場的活躍和生機有賴于一級市場的繁榮,一級市場為二級市場源源不斷地輸送優質資源,也就是說二級市場的發展壯大有賴于一級市場的健康發展,兩者在資金面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促進關系。但是,令人恐懼而又可悲的是,中國的股票市場就像一個嗜血成性的怪物,兇猛而怪異,無正常性可言,而有的只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慘痛教訓。
推薦閱讀
同樣是灰色圓領T恤、球鞋和牛仔褲,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的再次亮相卻給人不一樣的感覺。當地時間11日,扎克伯格在舊金山舉行的創業高科技大會TechCrunch Disrupt上亮相,回答了投資者關心的各種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張育林:以投資者為本還證券市場本來面目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20913/8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