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和重大政策出臺的頻頻泄密,其根源在于經濟金融生態圈的整體惡化。無論是CPI、新增貸款等關鍵數據,還是央行的歷次貨幣政策調整,乃至四萬億刺激計劃出臺之前,消息靈通人士都得以提前獲知。
又到月中,宏觀經濟數據發布時間將至。受近期央行和統計局相關工作人員因為數據提前泄密而遭受調查的影響,5月經濟數據的保密性看起來稍微好了一些。
經濟數據的屢屢提前曝光,其根源在于經濟金融生態圈的整體惡化。從經濟各部委到金融機構,從經濟學界到財經媒體圈,數據曝光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成的利益鏈條,其價值早已經超過了專家學者“神算子”式的精英傲慢,而是真金白銀的巨額利益。沒有重典治泄密的決心,未來的驚人預測會不斷出現。
每逢數據發布前夕,不少媒體人的郵箱收到的來自券商、投行等機構的研究報告數量會明顯增多。對于重點經濟數據,分析師都會給出翔實的預測,隨后會被各大媒體紛紛以新聞的形式報道出去。一些消息靈通的“明星”經濟學家也總能事先精準預測出相關數據。這幾年,每每令人振奮的經濟數據發布之際,數據提前泄露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統計局的發布會成了走過場的宣讀會,金融機構、專家學者、媒體人等與經濟數據關系最密切的群體,多數人都事先知道了所謂的統計數據。
記得2007年7月,我就上半年經濟形勢,打電話求教一位北京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在中國可謂是久負盛名的宏觀經濟預測專家。當時我問道,“你對即將發布的上月CPI有何預期?”。該教授當時十分驚訝的回答令我至今難忘。“你作為記者還不知道啊,一周前數據就已經在圈內傳開了啊。”
后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許小年先生,在“2008中國宏觀經濟預測秋季論壇”上發表了名為《宏觀經濟是偽科學》的演講,他也道出了類似的“天機”。他頗為憤憤的說道,“宏觀經濟預測,做到后來感到非常沮喪,不是因為老輸給宋國青,而是后來發現宋國青只不過跟統計局聯系的好一點。”看來,許教授和我一樣,也不善于搞官方關系,而是本分地根據經濟學邏輯來推演經濟走勢。可想而知,沒有了數據制造者的一手訊息,我們的判斷當然就無法達到驚人預測了。
過往,中國并沒有對數據泄密者實施嚴苛的行政或法律問責,而多是以譴責作為聲討手段,但這一切無法代替法律責任,只會讓泄密者越發肆無忌憚。
無論是根據《統計法》,《保密法》,還是《刑法》,我們都能找到相關的法律依據,來處罰數據的泄密行為。顯而易見的事實是,CPI、新增貸款、投資、消費、進出口等經濟金融數據在未披露之前,基本都屬于涉密數據,提前得知都能從一定程度上獲取利益。《統計法》就規定,“統計數據依法公布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泄露;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泄露國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還有,《保密法》也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泄密數據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刑法》398條規定,泄露國家機密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處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所以,時常發生的數據泄密事件,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無法可依,而恰恰是多部法律已經足以規范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有法可依之際,在巨額利益的刺激之下,或者處于“無所謂”的考慮,從內部提前放出去的數據,就這樣造成甚大的惡劣影響。
本來,由于經濟是個極為錯綜復雜的系統,任何個體企圖全面地分析并預測其走勢,都是“蚍蜉撼大樹”之舉,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經濟只是用來分析的,而難以準確去預測。業界人士時常用“預測對是蒙的,預測錯是必然的”的語言,來調侃經濟預測。
尤為可笑的是,不少專家學者、投行人士甚至都敢預測,“年內央行還會加息幾次,端午節前加還是節后加息”這種完全拍腦袋的經濟命題。能夠準確預測央行何時加息,唯一的辦法就是央行內部有關系,能夠提早知道內部消息。除此之外,就只能靠“蒙”了。過往,我們看到多次央行在傍晚加息提準之前,股市都會在當天下午尾盤有所反應,其中關鍵原因即是政策的提前泄露。
所以,除了經濟數據的提前泄密之外,另一需要重點防范的就是重大經濟政策出臺的提前泄密。無論是央行的歷次貨幣政策調整,還是四萬億刺激計劃出臺之前,消息靈通人士都得以提前獲知。
對于學者而言,預測的準確度至多影響的不過是自身的口碑和“吹牛”的資本,可券商投行等市場主體的數據競猜,則往往成為他們進行套利交易的主要工具。尤其明顯的是在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事先預知數據的投資者,可以在數據發布之前提早布局,利用所獲數據與市場預期的差異博取巨額收益,將市場風險轉化給最后通過“四大門戶”得知消息的投資者。而且,中國不少券商研究所主要依賴向基金公司出售研究報告生存,如果券商研究員拿到的數據經常準確,或者參與了利益輸送交易,相關的研究員從中就能拿到不菲的分成。
經濟數據和政策的泄密后果已經漸漸顯現,不僅誘發了金融市場的波動,先知先覺的資金獲取暴利,讓小股民損失慘重,而且嚴重影響到中國經濟安全和統計部門權威性,必須徹底拔除這顆毒瘤,方能還中國經濟以正常的運行環境。
推薦閱讀
歐債風暴的指標國家如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的失業率都超過2位數 四書大學章句揭示生財有大道的關鍵在于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而陷入債務窘境的歐洲聯盟國家,卻是反其道而行。 據臺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倪金節:中國經濟數據頻頻泄密真相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10614/7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