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董事總經理 陶冬(資料圖)
溫州的民間資本最近麻煩多多。溫州游資炒房、炒煤,在中國幾乎是無敵之師,所向披靡,不過這次炒白銀卻慘遭滑鐵盧。上海黃金交易所白銀期貨(Ag T+D),聚集著大量溫州資金的高杠桿長倉,國際市場的白銀價格又恰恰在“五一”假期間狂瀉。長假期之后,上海白銀連續七日跌停板,想平倉也退出無門。五月中旬,白銀遭遇三十年一遇的暴跌,到底令溫州損失了多少錢,可能永遠都沒有答案,不過虧損上億元人民幣的人比比皆是。為避免穿倉,溫州人四處“補水”,當地民間貸款利率一度升上每月十厘,即年化利率120%。
民營企業的困境,目前尚未在統計數據中反映出來,暫時也沒有在上市公司(多數為國有企業)的業績中反映出來。這恰恰是中國經濟的兩重性:上市大企業VS民營小企業。但是在過去的一個半月,不少上市企業開始反映它們的客戶的資金鏈迅速抽緊,有些生產型企業開始拖欠電費、稅費的繳納。最近,工信部和銀監會先后發文,要求銀行重視對中小企業的放貸,希望這些喊話可以變成確實的信貸。如果中小企業的流動性困境再持續幾個月,它們的問題便會通過經濟生物鏈傳導到其它領域,需求隨之下降,增長減速,應收帳上升。中小企業,并非中國經濟的雞肋,他們支撐著經濟的半邊天。
這是否意味著貨幣緊縮政策會轉向?筆者認為暫時不會。一,目前看來通脹壓力比想象的還大,而且食品價格與工資短期內對經濟放緩并不敏感。二,中國政府似乎不太介意經濟增長滑落到8至9%區間。三,房地產調控正處在關鍵期。如果GDP增長有跌破8%跡象的話,則筆者預期新一輪財政擴張政策將于年內推出。
本文原載于今周刊,為個人觀點,并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推薦閱讀
隨著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國際資本流動日趨活躍,規模也越來越龐大。當前的國際資本流動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經常項目下的流動,也包括資本項目下的各種期限資金的流動。從理論上講,國際資本的自由流動促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陶冬:民資陷入流動性困境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10608/7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