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醫療在國內外的發展熱度不斷提升。有人提出,“盡管自動駕駛和智能投顧最為火熱,但 AI 在醫療領域可能會率先落地。”一方面,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帶來了人工智能技術新一輪的發展,推動了以數據密集、知識密集、腦力勞動密集為特征的醫療產業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但由于醫療數據的特殊性,應用形式的多樣性,目前這些前沿科技成果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那么,醫療人工智能產品如何在臨床應用中落地,這些產品能夠為醫療診斷起到多大的幫助,深圳竹信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做出了不錯的嘗試。
深圳竹信科技成立于2014年1月,現有35人。作為國內首批提供遠程心血管疾病輔助診斷服務的醫療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和低成本的大數據采集設備,把人工智能引入到醫療領域,把健康監測深入到家庭,減少患者跑醫院次數,減少醫生繁重的重復性工作,釋放優質醫療資源。竹信團隊主要成員來自華為、美國普林斯頓、南方醫院等單位,是一支由互聯網、醫療器械、數學算法、臨床醫學領域人才組成的跨界融合團隊。
竹信科技從成立伊始,便致力于成為一家可以提供心血管疾病輔助診斷服務的企業,更確切的說,可以成為心內科醫生的左膀右臂,為他們提供輔助診斷服務。為此,歷時三年,竹信科技引入人工智能,創造了一套可以低成本采集用戶心臟健康數據的服務模式。
在這套服務模式里,最核心的產品是竹信科技推出的極簡心電,這是一款僅重15g,大小和一張銀行卡相當的家用便攜心電檢測儀,用戶只需花1分鐘,動動雙手大拇指,就能測出自己的心電圖。然后通過手機APP將數據傳送到竹信健康管理平臺,然后由竹信科技配備的專業人工咨詢師來給予心電圖解讀分析,從而讓用戶快速簡潔的了解自己的心臟健康狀況。

那么竹信科技這套服務模式,對于醫院、醫生的意義在哪呢?我國是醫療資源缺乏嚴重的國家,尤其在偏遠地區,一個醫生也許一天要面對上百個病人,如果有辦法減少醫生診斷的時間,同時還能保證診斷的準確性科學性,那么這將大大提高醫生工作和醫院運作的效率,釋放醫療資源,服務更多的病人。而竹信科技以極簡心電為產品載體的服務模式,正是在扮演這個角色:用戶家中配備一臺極簡心電,時不時檢測一下,然后所有的數據全部儲存在竹信健康平臺,并且有讀圖分析和反饋。用戶帶著這份歷史數據報告前往醫院就診,便可以為醫生提供輔助診斷及干預方案建議,提高診斷效率。讓用戶懂一點自己的健康狀況,讓醫生少一點繁瑣的診斷流程,是造福人民的好事。

在業界,深圳竹信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三年多的苦心耕耘,在心血管疾病輔助診斷領域,已經建立起明顯的競爭優勢:首先竹信科技已經成型并有落地應用的醫療級檢測設備、平臺、人工智能分析模型、手機及PC客戶端整套端到端方案;其次,竹信團隊具有領先的生物電信號分析算法及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研發及應用能力;另外,竹信科技與南方醫科大等醫療單位及臨床專家建立起了良好廣泛的合作關系,最后竹信科技的產品也即將獲得CFDA認證。
推薦閱讀
多份研報指出,人工智能顛覆醫療行業的演化大致沿著“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進行。 《環球》雜志記者/張漫子 步入人工智能(AI)2.0時代以來,醫>>>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n/yiliao/2294.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