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 在我們觀看電影(碟中諜5)的阿湯哥的潛水服,他不僅僅有自帶氧氣功能,并且還可以時時的檢測人氣氧氣的含量同步到電腦數據。來確認穿戴著在水下氧氣使用的時間確保安全。
自動由谷歌牽頭把生活中可穿戴設備的大幕拉開,更多的延生設備也在我們的身邊不斷出現。同樣在、智能眼鏡、智能手環、智能手表、VR頭盔等行業的發展延生,專家預測可穿戴服飾也是下一個可穿戴設備領域的主要市場。
數據:
美國一家移動研究公司在對美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做調研發現,市場上的大部分消費者很愿意嘗試購買可穿戴設備。但是都是圖一時的新鮮很難有依賴和實用性。
對于目前我國市場,還真沒有一款真正的可穿戴設備走進千家萬戶,大部分設備的功能仍然停留在記步、測心率、測睡眠時間等初級階段。還有一些可穿戴設備在消費者體驗過程中存在致命缺陷,比如難以同步、電池續航差、樣式難看、佩戴不舒服等等。
所以可穿戴設備是否能掀起更大領域的智能設備呢?我們也只能等待了。
智能服飾或成可穿戴下一主題
“可穿戴設備有兩條路可走,一是以消費電子的形態出現,比如谷歌眼鏡、iWatch等;另一條就是原生態路線,即在不改變衣服、鞋帽等形態的基礎上嵌入智能技術。”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教授陳東義表示。
從市場已發布的可穿戴設備來看,產品探索多數仍停留在“戴”的領域,“穿”的產品寥寥可數。若從市場潛力及用戶需求出發,智能服裝或將成為可穿戴設備的下一個“爆款”。
據了解,目前服裝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實現智能:一種是運用智能服裝材料,包括形狀記憶材料、相變材料、變色材料等;另一種是將傳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引入人們日常穿著的服裝中,包括應用導電材料、柔性傳感器、低功耗芯片技術、低功耗無線通信技術和電源等。
“我們把智能衣物形象地比喻為第二身肌膚,人類離不開衣服,但只有智能衣物才會對人產生保護和增強。”陳東義說,“人本智能”是可穿戴的核心概念,這也是為什么衣物要成為可穿戴設備的下一個主題。
目前就有企業敏銳地嗅到這一即將到來的風口。在剛剛過去的2016春夏紐約時裝周上,英特爾聯手建筑學運動服裝設計師Chromat推出的兩款“響應式服裝”就得到了不俗的反響。
這兩款智能服裝的特別之處在于搭載了英特爾那顆只有紐扣大小的硬件平臺Curie,其利用傳感器收集心跳、體溫等人體生理信號,還可通過在衣服中集成的形狀記憶合金使衣服變形。
未來,智能服裝將可以檢測穿著者的健康和健身數據、在陽光下進行自我清潔、提供導航等觸覺反饋,甚至還能夠穩定穿著者的體溫。不僅如此,專家預測,智能服裝內部還可以存儲城市地圖,擁有GPS模塊,當你需要左轉的時候,左肩會震動一下,反之亦然。
“公安人員穿的智能警服、可以預警的礦工服,根據不同需求植入,讓衣服變成智能和工作需求相結合的人機合一、以人為本的系統。”楊孝宗希望未來能夠實現將舒適、高可靠、高可用的人體特征監護系統穿在身上。
實穿性是難點
正如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的報告所預測的,智能服裝將從2013年、2014年出貨量幾近為零的冰凍狀態躍升到2016年預計的2600萬件,成為智能穿戴領域出貨量最大的品類之一。
不過,要想做出智能服裝并不容易,這給紡織業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陳東義表示,智能穿戴要做到兩個特性,首先,要使我們的衣服具有電氣性能、光電性能或者智能光纖,這比傳統電路難度要高很多。另外,還要滿足智能服裝的機械特性,抗壓、抗拉、抗折、抗揉洗等等。
“要滿足電氣性能非常難,我們現在做的智能衣物是微型的,能不能把傳感器和計算電路做到纖維級,這是目前可穿戴智能服裝的一個突破口。另外,把晶體管之類的東西做到纖維里,也是一個研究方向。”陳東義說。
諾亦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龍威也提出了類似的難點:“傳統紡織工業做的是導電纖維,這種纖維價格很貴,而且傳輸能力差。另外,即使有了導電纖維,下一步要跟芯片連接起來也很困難。目前,像衣服一樣柔軟的計算電路還沒有出現,集成電路也沒有發展到那么柔軟的程度。”
可以說,智能服裝不能僅突出前衛、智能的體驗,還應該解決服裝最基本的元素:實穿性。顯然,沒有人愿意穿著一款布滿20個LED燈的衣服,只是為了通過燈光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從實穿性角度來看,目前的智能服裝仍比不上高級定制禮服。
歡迎您關注了解更多智能硬件 點擊連接http://www.brh9h.cn/n/
推薦閱讀
此前,外界就一直對三星的黑科技神秘實驗室感興趣,而或許大家還不知道,三星也同耐克一樣涉足了智能跑鞋領域。早前被三星拆分并且獨立運作的團隊打造的這款名為&ldqu>>>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智能服裝 是否會掀起可穿戴設備的新潮?
地址:http://www.brh9h.cn/n/fushi/1278.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