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產品層面考量,銀行搭上互聯網的便車,主要集中在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領域。
“幾乎大一點的銀行在總行組織架構下都會成立電子銀行部門。”一位股份制銀行電子銀行部人士稱,四大行總行還成立了科技部、軟件開發中心等一級部。這些部門員工數動輒數千,幾乎相當于總行其他部門人數的總和。“至于說資金,那更是數以十億計地投入。銀行對科技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這種大規模的投入,也取得了一定回報。這方面,電子銀行的投入產出效果最為明顯。
以工行為例,工行的個人客戶中有近50%使用個人網上銀行,對公客戶有近70%使用企業網上銀行,工行還擁有9萬多臺ATM等自助設備、60萬臺POS機和1.4萬家自助銀行,通過這些電子化渠道每年辦理的業務量達300多億筆,交易額超過250萬億元,相當于近兩萬家物理網點的服務量。
“但對于互聯網的理解,銀行不能僅僅停留在網點替代上。”業內人士稱,在當前銀行業中,有相當部分人士僅將互聯網視作技術、工具,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依然來自銀行業務本身。這對互聯網的理解,容易陷入只重技術、不重轉型的怪圈。
“銀行確實財大氣粗,但對互聯網的理解遠沒有我們深刻。”一位支付公司人士稱,體內的互聯網基因,正是支付公司的競爭力,這決定了其在理念和技術上領先銀行。
以支付寶為例,該公司在其組織架構中,專門設立了用戶體驗部。在人員、機構龐雜的銀行體系內部,要成立一個類似的部門簡直難以想象。
易觀國際曾發布研究報告稱,互聯網化的業務將銀行對終端客戶的影響直接延伸到了客戶的面前,現在是客戶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終端的時代,也對銀行業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雙頭驅動融合
從宏觀層面看,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正呈現互聯網企業、商業銀行兩頭逐漸靠攏的態勢。
在商業銀行端,銀行業總資產已超過120萬億元,其能調動的資源之大,可想而知。倚仗著強大的資金優勢,除了之前的網銀、手機銀行之外,商業銀行介入互聯網日深。
6月下旬,建行同時上線了兩大電子商務平臺。其中“善融商務個人商城”定位為B2B2C平臺,面向個人消費者;“善融商務企業商城”定位為獨立B2B平臺,面向企業用戶。
“在此之前,電子商務一直是互聯網公司的勢力范圍。”一位互聯網人士稱,雖然搞不清建行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的戰略意圖,但這至少是銀行積極介入互聯網的一種嘗試。
與此同時,在互聯網公司端,類似于互聯網支付、P2P貸款等創新更加層出不窮。
今年4月,第三方支付企業——快錢宣布進入B2B領域,將為企業提供專業高效的流動資金管理解決方案視為今后戰略重點。
“通俗來講,我們想做的事情就是多快好省地幫企業賺錢。”快錢首席執行官關國光(微博)解釋稱,即加快企業的資金流轉效率,能夠真正做到一元錢當兩元錢花。
依靠與銀行的合作,快錢不但解決了企業的支付需求,更是利用銀行資金,解決了企業的資金需求。
此外,快錢還與P2P貸款公司——暢貸網簽署了合作協議。所有用戶在暢貸網上充值的資金,都會進入其本人在“快錢”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專屬于暢貸網應用的實名制個人賬戶,在此賬戶中的資金動用,必須經過用戶本人在網站上的操作確認及用戶本人與網站綁定的實名制手機短信回復確認。
換句話說,在雙方的合作領域,快錢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資金監管的作用。
“理論上講,第三方支付公司與P2P貸款公司相結合,還可以更進一步。”分析人士表示,支付公司解決企業結算服務,貸款公司解決融資服務,在整個合作鏈條中,甚至可以將商業銀行排除在外。
如果支付公司與P2P規模足夠大,且雙方合作足夠深入的話,這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將是致命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從目前來看,這種趨勢尚未出現。 至于未來態勢如何,正如招行信用卡中心策略發展部副總經理王曉剛在出席一次論壇時所分析的,未來誰能做到理解客戶需求、完善安全機制,誰就是贏家,而這個贏家不一定是銀行,可能是第三方支付,也可能是其他組織。
告別“7次頁面跳轉”
用爆炸式的增長來形容快捷支付用戶量的激增毫不為過。截至目前,支付寶快捷支付用戶數量達7500萬,而僅僅在半年前,這一數字還只有4000萬左右。緊隨其后,包括銀聯在線(微博)支付、財付通等一大批第三方支付企業均推出了自己的快捷支付產品。粗略估算,當前各家支付企業的快捷支付用戶數已超過1億。
與上一輪網購帶動的網上銀行革命相比,快捷支付并不需要用戶開通網上銀行,用戶體驗更為方便、快捷,趨勢顯示,互聯網支付正整體步入“快捷”時代。
不僅僅是快
快捷支付由支付寶于2010年底率先推出。顧名思義,快捷支付最大的特點在于“快捷”二字,用戶可以不需要開通網銀,直接通過輸入銀行卡面信息就可以完成網上購物付款。
具體而言,根據流程:第一次支付時,用戶需在支付寶網站頁面或系統提供姓名、身份證件類型及號碼、銀行卡卡號、有效期等信息;支付寶將上述信息提交銀行驗證成功后,客戶輸入支付寶支付密碼或手機短信動態口令,驗證通過后即可完成支付。
而在第二次乃至以后,用戶再次進行支付時就大大簡便:通過PC、手機客戶端或者網站等方式訂購商品時選擇快捷支付,輸入支付寶支付密碼和手機短信動態口令,驗證通過后即可完成支付。
“對于網購用戶來說,享受的環節在于選購商品的過程,在支付環節用戶需要盡量簡便。”第三方支付企業快錢相關人士稱,正是因為快捷支付的這一大特點,得以迅速推廣。
艾瑞咨詢近日發布的《2011-2012年中國互聯網支付用戶行為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快捷支付已經超過網銀成為賬戶余額支付之外使用頻率最高的支付方式。截至目前,包括快錢、銀聯在線支付、財付通等多數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推出了快捷支付這一產品。這些第三方支付企業所擁有的快捷支付用戶數超過1億。
“用傳統的PC網銀支付貨款,消費者平均要跳轉7次頁面才能實現付款。顯然,這對于用戶的耐心是一個考驗。”支付寶人士稱,原有模式下,跳轉幾次,有相當部分用戶就中途放棄了。這種業務量的流失僅僅卡在技術環節,對于商家而言,即使心疼也難以改變。
易觀國際研究報告指出,據統計,網銀的整體支付成功率僅有60%左右,而快捷支付則高達90%以上。快捷支付較高的總體支付成功率也是保障此項業務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推薦閱讀
建行電商平臺將提供B2B和B2C兩種客戶操作模式。 金融服務融合電子商務不僅提高客戶“粘性”,同時也將掌握最寶貴的資源數據 正當各大支付公司忙于爭取電商合作布局“圈地運動”之際,金融圈的“大佬”也正式跨界進軍>>>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zifu/20120706/7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