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錢CEO關國光認為,經過一年的發展,行業已經從獲牌之前的緊張、焦慮、不確定性走到相對平靜、理性的階段,未來第三方企業會往“差分”的方向走。“首先是綜合性、全國性和區域的差分,這里面的相互交叉不大,不存在太大的競爭關系問題。而在綜合性業務中,也會出現不同的嘗試,從關注到消費者、關注到線上線下的、關注到行業的,或者關注到幾個行業的,不同定位的企業都已經出現了。”關國光向南都記者表示,任何支付企業想覆蓋全行業、全終端、全過程都不可能。
而匯付天下總裁周曄則向南都表示,獲牌后匯付天下的業務更多由過去的知名大企業轉移到中小商戶和小微企業,由一、二線城市轉移到地級市和鄉鎮。“這些身處偏遠鄉鎮、資產規模不大、盈利能力不強、信用程度不高的小微企業對金融支付服務的需求迫切。
交易額增長高于用戶數增長
艾瑞咨詢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最新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預計將達到17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059億美元增長61.9%。同時,2012年全球移動支付用戶數量將達到2.1億人,同比增長31.3%。
以先行一步的國外市場為例,無線通信設備的發展和智能終端的不斷升級推動了亞馬遜、eB ay等主要電子零售商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交易規模的增長速度要高于用戶數量的增長。表明用戶一旦接受移動支付這種方式,并認為其是可靠的穩定的,使用的頻率、數額也會明顯加大。
回到我國市場,情況亦類似。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趨勢預測(2011-2014)》中也提到,去年國內移動支付市場全年交易額規模達到742億元,環比2010年增長67 .8%。2011年移動支付用戶數達到1.87億,環比增長26.4%。易觀智庫預計,到2014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達3850億元,用戶規模也將達到3.87億。
客戶體驗有待提升
在客觀可見的高速增長下,抓住用戶即抓住入口。而按照上述咨詢公司的調查研究,抓住一個入口(用戶),后面產生的可能是爆發性的增長。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提升用戶體驗便變得更為重要。手機行業咨詢公司戰國策分析師楊群認為,從手機的發展史看,簡化用戶操作,增加功能一直是發展的主線。
“從目前的智能手機看,要實現移動支付并無技術難點,但用戶體驗還有所欠缺。”他舉例稱,一些支付手段還需要通過用戶反復操作手機,收取短信打開連接之類。而這些方式對網絡又有一定的依賴,用戶體驗并不好。
“和其他任何以一個行業一樣,國內方興未艾的移動支付市場將會上演激烈的用戶體驗大變革。”他認為這對用戶來說是好事,用戶體驗是用戶黏性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必須被重視。
不能錯過的時間窗口
如果說用戶發展和用戶體驗是相輔相成的一對共生體,那么已然擁有龐大用戶數量的國內電信運營商則有著更強大的推動力。舉個例子,一項移動支付平臺如果通過運營商,可以直接推給數以億計的用戶,這種時候用戶可能因體驗上的不快而停止使用這一平臺,但一旦習慣使用,便很容易產生黏性。
華捷咨詢電信行業分析師鄭重湘認為,這也是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最終不再“糾結”于標準問題而走向思路統一的原因。“因為時間窗口不容雙方再繼續等下去,中國移動耗不了太久,中國銀聯則放不下移動手里龐大的用戶群。”
不久前,秘而不宣的移動、銀聯支付技術標準之爭落幕,最終由銀聯主導的技術標準將成為未來主流的移動支付標準。同時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5月份透露,以13.56MHz為基礎的移動非接觸支付國家標準正在審批中,有望今年年內出臺,智能卡產品形態將兼容多種方案,如SIM卡方案、SD卡方案、全收集方案、雙界面電信卡等。采寫:南都記者 方南
相關報道
逐浪移動支付制勝關鍵:搶占入口、比拼用戶體驗
作為第三方支付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基于技術手段創新的主要領域,移動支付的活躍程度也伴隨近來一系列利好消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日央行網站公布了第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單,共95家企業分獲不同種類的業務許可牌照。而在此之前,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簽署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與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關于移動支付業務合作框架協議》。根據該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移動支付領域展開深度業務合作。被視為移動支付領域進一步打通“任督二脈”的表現。而伴隨這些基礎性建設加快完善,可見的巨大市場無疑讓整個行業“蠢蠢欲動”。而到了真正實際操作的時候,取勝的關鍵是什么?用戶入口、用戶體驗、運營商關系是重中之重。
推薦閱讀
去哪網消息:旗下2個經國際航協認證的機票在線銷售網站去哪網向導網,近日分別在兩大主流手機平臺iOS和Android手機客戶端增加支付寶無線支付功能。 (速途網配圖) (速途網配圖) 去哪向導iPhone和Android手機客戶端>>>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zifu/20120704/7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