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半個月就是鴻海注資夏普的最后期限,目前雙方的談判仍在進行中。然而,就在這一關頭,“情敵”出現。3月6日,夏普宣布已與三星達成協議,三星將以103.8億日元(1.1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夏普3%有表決權的股份,成為夏普的第五大股東。如此一來,“鴻夏戀”未來前景難測。
與此同時,三星“戀上”夏普,竟意外“刺傷”蘋果。在分析人士看來,用夏普液晶屏取代三星產品,本是蘋果上游“去三星化”的重要舉措。但現如今,三星卻成了蘋果繞不開的存在。
原因一
債務到期所迫
對于與三星的合作,夏普稱,入股能增強雙方在液晶顯示器領域的合作價值,并提高夏普的資本充裕度。
“從實力來看,目前夏普和三星已不是一個數量級,夏普為包括三星在內的眾多消費電子企業提供零部件,他們之間的合作關系遠大于競爭關系。”互聯網專家唐欣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或是夏普自救的無奈之舉。夏普2012財年預計虧損達4500億日元,到2012年底有利息負債達11827億日元。盡管瑞穗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向夏普提供貸款3600億日元,可確保公司當前業務運轉。然而,到今年9月,夏普有2000億日元的公司債券到期必須償還。
事實上,三星并非是夏普自救的惟一選擇。去年3月,夏普曾與鴻海簽署協議,鴻海擬斥資669億日元認購夏普增發的股份,約占夏普總股本的9.9%。但由于夏普此后股價受業績影響一度跌破200日元,雙方就注資條件重新開始談判。“在這種情況下,夏普選擇與三星進行資本和業務合作,盡管103.8億日元是‘杯水車薪’,但至少可以提高夏普的信用,提振股價。”有分析人士指出。
原因二
提高小屏產量
除了債券到期所迫外,與三星合作也有助于提高夏普小型液晶顯示屏的產量。據記者了解,夏普重建經營的主力產品是中小型液晶顯示屏,目前小型液晶顯示屏主要用于美國的iPhone5智能手機。
不過,iPhone5市場占有率增長緩慢,夏普位于龜山的“蘋果面板工廠”近期已經部分停工,其中給蘋果生產液晶面板的龜山第一工廠的開工率很低,龜山第二工廠生產的節能液晶面板“IGZO”也沒能從其他公司獲得大筆訂單。
據美國的調查公司IDC調查結果,三星的智能手機全球份額去年第四季度為29%,遠遠超過美國蘋果公司的21%;平板電視方面,三星也占據全球28%的份額,位居第一。根據三星的規劃,今年三星電視機全球出貨量將從去年5000萬臺提升至5500萬臺,巨大的出貨量無疑需要穩定的面板供應。分析人士認為,“夏普與三星公司合作,有望通過增加生產改善經營業績。”
插曲
或“刺痛”蘋果
據了解,蘋果目前有1/3的液晶顯示器供應來自夏普。如今,三星入股夏普,這似乎讓蘋果的“去三星化”陷入尷尬。所謂“去三星化”,指的是過去蘋果的產品會大量使用自己參與研發、由三星代工生產的元器件,包括液晶屏、電池、內存甚至處理器等。但隨著三星崛起,兩家巨頭間的摩擦日益加劇,合作關系岌岌可危。
盡管三星方面聲稱不會以“任何形式”參與夏普的業務管理當中,但三星將獲得夏普提供的LCD面板“穩定”供貨。唐欣認為,“三星本次收購的股份數量還比較少,不會對夏普的對外市場策略產生太大的影響,但三星可能因此而獲得一些與蘋果相關的技術信息和競爭情報,從而間接地對蘋果造成影響。”
唐欣指出,實際上,蘋果能夠選擇的優質面板供應商并不多,如果不能找到其他可靠的替代者,不排除蘋果會設法加大與夏普的合作關系,甚至收購其股份。
另據記者獲悉,英特爾也正試圖搶占蘋果“去三星化”之后的市場空白。近日,有消息透露英特爾有意為其他廠商代工生產芯片,而蘋果可能會成為英特爾A系列芯片的未來客戶。
趨勢
日企被“入侵”
業內人士認為,夏普與三星的合作有可能進一步改變電器產業的世界勢力范圍。曾經,日本的產品以性能優勢遙遙領先。然而,近幾年韓國遠遠把日本甩在后面。數據顯示,2012年韓國品牌三星平板電視已經占世界市場份額的27.7%,LG占15%。而日本的索尼、松下和夏普僅分別占7.8%、6%和5.4%,在智能手機方面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家電業分析師陳秀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日本消費電子行業衰落主要是因為其核心競爭力的下降,包括產品創新、技術、渠道、營銷等方面。”
與此同時,日本消費電子行業的沒落還有外部原因,例如日元升值,這讓日本出口的產品價格更高,也導致其在國內的利潤率下降。不利的外因還包括自然災害,日本大地震進一步打擊了日本家電企業的產業鏈。
此外,有觀點認為,日本電器產業巨頭都在尋找合作對象,以期優勢互補,改變窘境。如今,夏普率先走出向對手“求援”的一步,釋放出一個信息——日韓電器業超越對手關系進行重組并不是沒有可能。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三星電子攪局“鴻夏戀” 或“刺痛”蘋果
地址:http://www.brh9h.cn/a/zhibo/20130311/262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