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2年,對于彩電企業來說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然而,“寒冬”并未發生在中國主流彩電企業身上。
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TCL銷售LCD電視1578.10萬臺,同比增長42.6%,高于年度目標1552萬臺。據媒體報道,該銷量緊隨三星、LG其后,確保TCL彩電躋身全球彩電三甲之列。
另一大彩電巨頭創維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2012年,創維銷售彩電1059.7萬臺,成為中國第二個邁過千萬臺門檻的企業。業界預測,海信有望成為第三個突破1000萬臺大關的中國彩電企業。
單從三大主流品牌2012年表現看,堪稱艷陽高照,并無“寒冬”跡象。
機構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平板電視整體銷量為4200萬臺,同比增長6.7%。三大品牌全面跑贏大盤,跑贏GDP。
與中國市場形勢相反,全球彩電市場出現一定程度萎縮。Display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受全球經濟不振影響,2012年全球電視出貨下降6%,液晶電視出貨量減少到2.05億臺。
一方面是強勢品牌快速崛起,一方面是弱勢品牌步步退縮,彩電市場向強勢品牌集中的步伐在加快。
躋身全球三甲之后,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保持了清醒的頭腦,他說,中國彩電和韓國企業還有不小差距,未來TCL彩電的目標是從“前三大”變成“前三強”。
海信高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海信彩電未來三年將力爭躋身世界前三。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預測,2015年之前,中國將至少有兩家企業躋身全球彩電前五。
目前,全球彩電按品牌與產地劃分,主要由“中國板塊”、“韓國板塊”、“日本板塊”三大板塊構成,三大板塊占全球彩電總產量95%以上。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日本的松下、索尼先后盤踞全球彩電老大位置。2007年之后,韓國三星快速發力沖至全球第一并保持至今。TCL彩電躋身全球前三,意味著全球彩電多年來由日、韓主導的格局出現裂縫,中國軍團受到關注。
事實也是這樣。2012年,中國主流彩電企業紛紛調高年度銷售目標,而日本彩電三強(索尼、松下、夏普)則紛紛調低年度計劃。此消彼長的結果是,TCL取代索尼,成為全球彩電三強之一。
實際上,中國彩電在全球市場地位的提高,并非僅僅體現在銷量上。一個事實是,目前風靡全球的彩電智能化大潮,就是中國企業推動的,在這場大潮中,韓國、日本企業第一次扮演“追隨者”角色。
無怪乎索尼中國區總裁栗田伸樹感嘆:此前從沒對中國品牌有如此強烈的存在感。中國彩電企業的快速崛起,無形中擠壓了日本企業的生存空間。
而這種狀況還有進一步加深趨勢。
2013年CES參展歸來,中國幾大彩電企業紛紛表示將加大國際市場開發力度,意在與韓國企業爭奪日系家電退出形成的市場空間。在經歷了1990年代、2004前后兩波大規模國際化之后,中國彩電企業將掀起第三波國際化浪潮。
專家預測,2013年TCL彩電銷售目標有可能定為1800萬臺甚至更高,中國彩電“雁陣格局”日益凸顯,三大陣營標準水漲船高,三線品牌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鑒于日系彩電企業2012年大面積巨虧,一些企業為擺脫困境出售總部大樓、大規模裁員,預計2013年仍將是日本家電企業的調整年。雖然松下、索尼等企業紛紛向OLED方向轉型,但是,OLED在2014年之前不可能形成規模銷售。
不過,有遠見的中國彩電企業已經在這方面有所準備。2012年“兩會”期間,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明確表示2013年中將推出實驗性產品。業界觀察人士提醒中國彩電企業,OLED到來的速度有可能比預想的快,中國彩電企業應兩條腿走路:在鞏固LCD、LED優勢的同時,不忘布局OLED產業,畢竟OLED“代表了彩電的未來”。
推薦閱讀
每年的春運大軍中,孩子都是最讓人牽掛的群體之一。1月23日上午,在成都火車站,記者看到了這樣感人的一幕:海爾雙動力大巴車的工作人員,幫助一位年輕的媽媽抱孩子、搬運行李并把這對母子送達目的地,大巴車里充滿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全球三大彩電板塊劇烈震蕩
地址:http://www.brh9h.cn/a/zhibo/20130128/25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