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一份調查報告預計,到2020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一萬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物聯網市場前景廣闊已成共識,但我國物聯網尚處于發展初期,應用水平較低,產業規模小,缺乏龍頭骨干企業。業內人士指出,國內研究物聯網機構數量眾多,但與應用需求相差較遠,重復性工作居多。商業模式缺失以及規;袠I應用不足嚴重制約了物聯網產業的形成與發展。物聯網產業在中國仍處于前期的概念導入期和產業鏈初步形成階段。
產業鏈薄弱
產業鏈薄弱,規模化行業應用不足,這嚴重制約了物聯網產業形成和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從而難以激發產業鏈各環節的參與和投入熱情。
目前我國物聯網技術在鐵路、交通、電力、治安、石化、衛生醫療、城市管理等諸多領域開始應用,但“以物為互聯”的應用需求還是低層次的,更多是停留在個別項目試點,僅僅是片段應用。同時,這些平行的“行業”應用呈現出分散的信息孤島態勢。很多行業應用都是自成體系,不同業務、不同行業應用、行業用戶是單獨構建自己的業務,加之我國互聯網應用系統封閉,信息互通不足,無法形成有效的資源共享。
與此同時,現階段國內物聯網產業鏈較為零散,缺乏主導力量,尚未找到清晰的商業模式,物聯網應用的需求動力也嚴重不足,單靠企業信息化顯然無法支撐整個產業鏈。物聯網的許多相關技術仍在開發測試階段,離不同系統之間融合、物與物之間普遍鏈接的遠期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曉蘭認為,物聯網的市場潛力巨大,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環節都舉足輕重,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下游的通信運營商和中游的系統設備商都已是世界級水平,但是其他環節相對欠缺,初期成本居高不下,產業鏈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物聯網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地方盲目投資
我國各地政府機構積極開展物聯網相關產業發展工作,成立了眾多產業園區、產業聯盟,但是在全國范圍內尚未進行統籌規劃,各部門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分割情況較為普遍,缺乏頂層設計,資源共享不足,加上規劃意識與協調機制的薄弱,凸顯出難以形成產業規劃、研究成本過高、資源利用率過低、無序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的問題。
可以說,地方政府對物聯網發展積極性高漲,但方向尚不明確,虛火過旺。工信部副部長奚國華在一次論壇上透露,現在全國90%以上的省份都把物聯網作為自己的支柱產業。目前,幾乎所有一二線城市都在建設或籌建物聯網產業園。
根據各地公布的公開數據,到2015年,廣州、重慶、浙江、江蘇等地預測的物聯網產業規模分別將達1000億元、1000億元、2000億元和4000億元。福建省則提出到2012年實現物聯網相關產業產值300億元。重慶也準備設立物聯網產業基地,希望在兩年后相關產業產值將超過500億元。
應當看到,大肆追捧的背后,很多地方將物聯網視為短平快項目,著眼于短期拉動G D P增長,熱衷于引進組裝或簡單地集成,產業主攻方向不明,缺乏長遠戰略,容易低水平重復,政府的宏觀協調滯后。還有不少地方盲目投資引進國外系統和設備,一哄而上,亂交學費。
合肥市政府招商引資首席顧問趙華透露“盡管目前各地很多企業打出物聯網概念,但實際上并不具備行業應用前景,這些公司在向地方發改委、科技廳等申請專項補貼時,也會遇到困難!
企業參與熱情不高
目前國內科研活動活躍,但企業參與熱情不高。國內以物為互聯的應用需求呈現出層次低、規模小、個性化的特征,難以激發產業鏈各環節積極參與和資金投入熱情。目前大部分示范應用由政府買單推動,但是任何商業模式的確立和規模化都需要企業主動性參與和積極開拓。
廈門信達匯聰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溫國平告訴記者:“物聯網行業市場準入門檻較高,目前沒有統一標準和實施規范,規模不大的企業技術導入較難,有實力的企業只是在試水階段,沒有形成產業鏈。”
業內人士認為,物聯網尚處在孕育發展階段,有諸多關鍵技術和標準需要研究和突破。由于物聯網發展初期往往投入大、風險高、周期長,缺乏用戶需求的持久動力,產業化應用成熟度較低,因而企業跟進參與的熱情不高,大多數企業都只是在做局部的產品研發和小規模的應用實驗,還難以形成規;漠a業發展格局。
相關鏈接
物聯網
全球信息技術產業分別在1965年、1980年、1995年前后發生了以大型機、個人計算機普及、互聯網為標志的變革,人稱“十五年周期定律”。在當下的“十五年”,一場新的變革正悄然興起,那就是物聯網。
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通過射頻識別(R FID )、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2009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職后,在和工商領袖舉行的圓桌會議上對包括物聯網在內的智慧型基礎設施給予積極回應,將新能源和物聯網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武器,使得物聯網概念在世界范圍內引起轟動。物聯網又稱傳感網,它掀起了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新浪潮。
在物聯網這個全新學科領域中,我國的技術研發水平正處于世界前列。1999年中科院就啟動了傳感網研究,2009年11月國務院提出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隨后,工信部開始統籌部署寬帶普及、三網融合、物聯網及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并將物聯網發展列為我國信息產業三大發展目標之一。據悉,我國已經規劃2020年之前投入3.86萬億元資金用于物聯網研發。
上海世博會充分運用了物聯網技術,在每張門票內都有一顆自主知識產權“世博芯”。觀眾進入園區,手機上能收到一份游覽路線建議圖;隨著參觀的進行,觀眾隨時能知道最近的公交站、餐飲點的位置。而組織者也能了解各場館的觀眾分布,既能及時向觀眾發出下一步的參觀建議,又能有效調動車輛,提高交通效率。
推薦閱讀
從近期海關統計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國內家電(以白電為主)出口增長24%,但同比去年28%的增幅下降了4個百分點。特別是在國內出口企業的主力市場,歐美市場的增長并不樂觀。幾乎同時,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對外宣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產業鏈薄弱 中國物聯網仍處概念導入期
地址:http://www.brh9h.cn/a/zhibo/20111230/16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