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定盈投資標的赤裸裸標明萬達相關資產、旗下產品無任何第三方存管說明、180天投資產品無息靜默期長達6天……隨著萬達集團近日半年報的披露,曾因王貴亞出局而淡出人們視線的萬達金融再度回歸,從數據上看,這個沒有了專業掌舵者的業務條線數據相當亮眼:上半年收入155.1億元,完成上半年計劃的162.5%;然而繼“穩賺1號”后,旗下產品再度陷入自融嫌疑,號稱千萬用戶的飛凡卡被指活躍度不夠,存在可能刷用戶的種種問題,讓看似亮眼的萬達金融充滿風險。
快定盈再涉自融嫌疑
在萬達金融的網絡金融業務中,快錢(萬達控股)旗下產品成為萬達金融主要產品。北京商報記者下載快錢錢包App后注意到,目前快錢的產品主要是活期理財產品“快利來”、固定收益產品“快定盈”。
但是在購買過程中,北京商報記者打開活期產品“快利來”,除了“零錢理財,隨存隨取”宣傳字眼外,沒有對于資金投向的任何介紹。而在飛凡App中,介紹稱“快利來”是飛凡和快錢金服推出的個人靈活期限理財產品。
除了活期產品隱晦的資金投向外,如快定盈新手專享產品,預期年化收益9.9%,期限14天,起投金額為100元,介紹稱該產品是由快錢發起的投資產品,《投資合同》顯示,委托投資標的為萬達相關資產或金融機構發行的穩健收益型理財產品。
此外,在購買過程中,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并沒有第三方進行存管或者托管,《投資合同》幾乎沒有吐露任何關鍵信息。
一位監管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互聯網金融平臺缺乏第三方資金存管,按照銀監會此前出臺的《征求意見稿》確實存在不合規。
另外,在購買了快定盈180天項目后,6天后才會起息,這6天時間投入的資金去往何處并不知曉。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直言,萬達旗下金融產品存在自融嫌疑。
所謂自融,是指實體企業自己在線上開辦網貸平臺,融到的資金主要用于自己企業或關聯企業使用,目前業內較為一致的判斷是自融涉嫌非法集資。
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馬駿表示,從產品來看確實有自融嫌疑。“即使是大型企業,一方面要警惕法律風險,另一方面此類模式缺乏自我約束機制,可能使得投資效率變得低下。”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同樣分析道。嚴躍進補充道,金融業務如果要與實體產業結合,應該引入一些第三方資金監管模式,這樣產品才能更加穩健并具備可信度。
對于產品投資于萬達相關資產究竟是什么資產,是否有自融風險,北京商報記者就此聯系萬達集團企業文化部,但得到的反饋是萬達金融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品牌部門,集團也未對金融領域頗為敏感的自融質疑予以回應。
產品一再挑戰監管
事實上,這并非萬達金融旗下產品首次陷入自融危機。
不少熱衷于互聯網理財的投資者或許還記得,去年萬達集團首款50億元規模的商業地產項目眾籌“穩賺1號”上市三天就被一搶而光,隨后的第二期產品同樣被“秒殺”。就在不少投資者期待第三期產品時,這款國內首款商業地產眾籌產品匆匆收場。
這款號稱是萬達首個商業地產眾籌產品,投資門檻僅為1000元,最高認籌100萬元,預計年化收益可達12%以上,但由于“穩賺1號”投資標的主要為萬達2015年新開工且在2016年開業只租不售的萬達廣場項目,市場對于萬達自融的質疑聲不斷。
不僅如此,萬達方面還強調,其有權根據籌集情況調整基礎資產。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前“穩健1號”的下線就與政策管制加大脫離不了干系。此番快定盈明目張膽將投資標的依然寫為萬達旗下資產,說明萬達金融自融的“老毛病”并未改掉。在網貸315首席信息官李子川看來,萬達此前發行的眾籌產品合規風險不小,市面上也有自融爭論。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比如萬達此前的地產產品,沒有提及任何項目可能產生的風險,另一方面萬達和快錢的關系難以脫離自融嫌疑。
“同時沒有明星產品,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曝光度和產品體驗度不夠,是萬達金融產品面臨的最尷尬問題。”一位接近萬達的知情人士直言。
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在去年“穩賺1號”陷入自融時,曾有媒體引用萬達高管的回應稱,“通過快錢方式營造一個分銷平臺,國家正在進行試點,設計產品時已規避掉了合規風險”,而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的金融業專業人士均表示,從目前各級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高壓態勢來看,不可能允許任何自融嫌疑的“試點”存在。
人多但不活躍的飛凡用戶
雖然在市場看來,萬達金融的產品滿是槽點,但萬達集團在半年報中,依然用數據“證明”已經吸引了足夠多用戶,特別是“黑馬”飛凡,是萬達的吸粉神器。
數據顯示,飛凡網絡公司上半年注冊活躍會員4461萬,完成上半年計劃的101%;上半年飛凡公司新增大型商業合作項目779個,完成上半年計劃的152%;飛凡公司累計對外合作大型商業項目(不含萬達廣場)1256個,其中已開業1029個。飛凡公司合作商業項目上半年總客流量40.83億人次,預計到2016年底飛凡公司線下客流將超過百億人次。
北京商報記者下載飛凡App后注意到,其頁面布局類似大眾點評、美團網等,快錢也已深度融合進飛凡卡的布局路線中去,同時載入了虛擬一卡通飛凡卡。
飛凡卡是在今年1月18日舉行的香港亞洲金融論壇上,由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曝光的萬達集團一個新戰略舉措。按照王健林的預想,這張集優惠、積分互換、存款、匯兌、信用卡等功能于一身的飛凡一卡通要在隨后五年內發卡5億張,2016年發行將不少于5000萬張,合作的大型商業中心新增1000個。“飛凡將會是未來中國最大的發卡機構,覆蓋7億-8億消費人群。”王健林曾放豪言稱。
李子川透露,飛凡公司作為載體或者通道,并不如財報披露的樂觀,其所謂的注冊活躍用戶4461萬人,觀察實際線下的App端日均活躍情況,在最近“6·18”活動中峰值也僅沖到20萬人左右,平時是4萬人左右,這些無疑成為萬達實踐金融O2O過程中急需要突破的瓶頸。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飛凡的活躍用戶并沒有那么多。
此外,令人疑惑的是,活躍用戶超千萬的飛凡,在蘋果App Store下載飛凡App時,評論數僅有10條,而同類型的App評論數少則上千條多則上萬條。
馬駿也認為,飛凡注冊用戶也許有千萬,但活躍用戶應該沒那么多,刷數據確實是行業潛規則。嚴躍進直言,目前看來,萬達金融業務發展不如預期,和政策打擊以及盈利模式不清晰等有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對于萬達來說目前在業務擴張上刻意追求注冊活躍會員數量,反而會影響企業發展計劃。
然而,讓金融行業不解的是,業務內容更偏向O2O商業領域的飛凡,并沒有金融屬性,為何會劃分在金融板塊,難道僅僅為了充數?
推薦閱讀
(文章來源:網貸之家 文/天蝎黑 原標題:共時理財這事細思極恐 假設陸金所也悄然易主) 各位看官,今天天蝎寶寶要給大家講一個高明的騙術,叫“金蟬脫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萬達金融產品再涉自融 “老毛病”并未改掉
地址:http://www.brh9h.cn/a/shuju/30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