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賽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賽銀”)在今年4月出現到期無法兌付問題,隨后投資者發生擠兌潮、報案潮,兌付危機愈演愈烈。公司一千多名員工恐慌性離職,目前僅剩不到20人,金賽銀法定代表人王維奇也在9月份失蹤。
公司資料顯示:金賽銀成立于2011年1月,是國內第一家拿到并購基金牌照、首批拿到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的基金公司。公司注冊資本50億元,短短的四年多時間,在全國設立24家分公司,宣稱管理資金規模達150億元,在私募基金行業內屬于異軍突起的另類。
記者根據金賽銀公布的項目統計,金賽銀在全國發行尚未兌付的基金產品共27只,公布擬募集資金額總計56億元。同時,金賽銀存在資金挪用、項目超募等多個問題。截至9月25日,根據金賽銀委托的律師事務所統計,金賽銀募集資金63億元,尚未兌付的約30億元。
兌付危機爆發
9月22日下午,記者來到深圳寶安南路鼎豐大廈,金賽銀深圳總部辦公室,9樓的公司招牌已摘下,室內雜亂地堆積著桌椅,一位女士仰臥在門口座椅上,她已離職四個月,前來索要離職證明,公司正在搬到16樓,讓她臨時看守一下。
16樓的辦公室里,只有3位員工,他們已有四五個月沒領工資,目前也在準備離職中。
今年4月份開始,金賽銀出現產品到期無法兌付問題后,客戶因恐慌出現擠兌潮。與此同時,員工工資也無力再發,公司1000多名員工和管理層,出現離職潮和勞資訴訟潮,目前,公司員工只剩下不到20人。
金賽銀在4月24日作出應急方案,統一在5月25-31日向投資人支付利息,本金在6月25-30日支付總金額的20%,以后每月25-30日支付本金20%,對于延期支付,提高1.5%作為投資收益補償。
然而這一方案并未實施,7月8月,金賽銀再次就6個項目給出兌付時間表。同時,金賽銀一再宣稱很快將在新三板上市,屆時即可融到資金。不過這些兌付方案只是金賽銀拖延時間的借口。回款無望后,投資者開始向公安部門報案。
因一再食言,9月6日,王維奇只發布了一個空洞的救盤復盤工作計劃。
王維奇解釋稱,一個在不到五年時間管理百億資產的基金公司,發生了項目到期不能兌付的問題,是由于項目方隱瞞真實情況等原因。
記者拿到一份在9月10日簽訂的并購合作框架合同顯示,收購方為深圳市前海招財進寶互聯網金融有限公司,收購標的為金賽銀擁有的目標公司51%股權、權益及實質性資產和資料及債務,初步評估轉讓方所持有總資產為50億元,包括持有債權30億元,債務20億元。金賽銀簽字人為分公司管理服務部總經理繆毅。
但這與此前公司宣傳的資金管理規模上百億元相去甚遠,與記者所統計、公司公布的投資項目數不符,也與金賽銀委托的律師事務所統計的數據有差距。
9月7日,深圳公安局告知報案人,金賽銀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已立案進行偵查。
據記者了解,目前,金賽銀北京負責人已被公安機關控制,而王維奇下落不明,投資者稱王已聞風跑路。
資金涉嫌被挪用
一位投資金賽銀上百萬的深圳客戶說,因為有監管部門頒發的正規基金牌照,公司在鼎豐大廈租了五層辦公樓,28樓還有豪華高端的私人會所,打著政府支持項目和平安保險擔保的幌子,一切看起來正規無懈可擊,而正是這些浮華的表象,迷惑了投資者。
記者根據金賽銀公布的項目融資額統計,到期未兌付以及尚未到期的基金產品共有27只,其中,26個項目擬募集資金共計56億元,但尚不明確所有項目是否全部募集完成,部分項目尚未到期,此外,還有1個無標的項目的資金池產品,但募資數據未公布。
金賽銀投資的項目中,除了1個礦業項目以及農業、工業、食品、影視文化等領域的少數項目外,其余大部分均是房地產開發項目。
一位離職的財富管理負責人對記者稱,主要是由于這兩年過度擴張,對項目的風險管控嚴重不足,加上這幾年經濟不景氣,三線城市的房地產項目嚴重滯銷,才導致無力回款。
有投資者事后前往鞍山考察項目才發現,現場只有破爛廠房,與項目宣傳資料嚴重不符,青島三杰項目的募集資金也沒有真實投進去。
在金賽銀網站上,宣稱公司成立后已成功兌付的有5只產品,其中包括2014年到期的1億元金日久項目、5億元博元礦業。
然而,購買了150萬元金日久基金的投資者周小姐告訴記者,今年7月16日到期后沒有兌付一分錢,后來問項目方才知道,實際上項目方早已不需要再募資。而博元礦業在2014年底到期后又存續了1年。
金賽銀募集資金,在過去兩年就存在拆東墻補西墻的問題。
今年3月20日至4月10日,深圳證監局對金賽銀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管理人將自有財產與他人財產混同于基金財產投資,同時,還發現金賽銀的多個問題,包括單只基金投資者超過法定數量、向不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資金募集行為不規范、未按規定對基金進行托管、登記備案信息不準確不完整等。
資金的不規范使用,實際上暴露了金賽銀挪用項目資金的跡象,且王維奇個人存在大量挪用客戶資金去向不明的問題。但證監局在5月28日發出整改通知,卻并未對金賽銀作出處罰決定。
一家房地產私募基金人士告訴記者,圈內早有傳言金賽銀是龐氏騙局,很多項目是空標,曾有朋友推薦過項目就被騙,但沒想到金賽銀四處砸廣告宣傳,公司越做越大。
或許因為危機愈演愈烈,王維奇已不抱有希望,在危機爆發時,王便開始轉移優質資產。
有投資者向記者提供的材料顯示,今年4月25日,王維奇下發通知,將張家界賀龍體育館項目中的4000平米房產抵押至沈陽匯聯恒通資產管理公司名下,具體商鋪位置由后者挑選指定。
而投資者事后才發現,購買的基金產品屬于有限合伙人形式,并非宣傳的保本保息,這就意味著要承擔項目投資風險。
目前金賽銀投資者還處在報案階段,9月6日,金賽銀向投資者發出公函,因發行管理的部分基金投資項目出現困難,導致基金出現兌付困難,已委托上海泰瑞洋律師事務所處理各基金投資項目的清理工作(除云南影視基金和武漢鴻潤基金外)。
記者詢問目前留在金賽銀的管理層和員工時,被告知不清楚項目情況,具體要問泰瑞洋。
推薦閱讀
在魚龍混雜的網貸市場,做投資理財選平臺,要穩要準,法律因素不可不顧,當你將這點考慮進去,你的抉擇就會比一般人更明智,更有眼光。>>>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shuju/297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