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行業團體極力主張,對這一領域進行監管是沒有必要的。它們指出,網站擁有隱私權政策來解釋它們及其業務合作伙伴會收集什么數據。此外它們還補充稱,第三方數據收集者不知道互聯網用戶的真實姓名,也無法按照客戶代號來編纂消費者的在線營銷記錄。而且還有就是,對于那些不愿基于有關他們自己的數據挖掘活動而看到廣告的互聯網用戶來說,他們可以使用行業團體一個名為“Your Ad Choices”的程序來拒絕接受定制化的營銷服務。
但是,隨著爭議的主題從隱私權政策和退出選擇轉向消費者授權和數據權利的轉變,營銷行業為此付出的努力一直都跟不上公眾態度改變的步伐,分析師說道。
“消費者正在通過各種渠道和媒體留下指數級增長的數字‘足跡’,而且他們清楚地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公司會利用這種數據獲得財務收益。”Forrester分析師法蒂瑪·克哈提羅在去年發布的報告中說道。“再加上人們對數據隱私權日益增強的擔憂情緒,這意味著人們越來越想要知道一件事情,也就是當與他們有關的數據被收集時,哪些數據會被保存下來以及由誰來保存,還有就是這些數據將如何被使用。”
許多行業都會做出同樣的回應,那就是向消費者提供一種服務來增強其控制權,克哈提羅寫道,其中包括谷歌(微博)、雅虎和微軟等已經在手機特定類別的消費者數據的互聯網公司;Facebook和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等社交網絡;Personal等數據“保險庫”,允許消費者存儲和管理特定類別的信息;以及像Reputation.com這樣的公司,這些公司的業務模式依賴于想要為數據隱私權“買單”的消費者。
在上個月接受電話采訪時,克哈提對這樣一種生態系統如何可能奏效的問題進行了闡述。
消費者可以選擇多家公司或組織來存放和管理其不同類別的信息,他們可以選擇一家金融機構來作為財務數據的“看門人”,選擇一家醫療中心來作為健康數據的管理者,選擇一種消費者數據“儲物柜”來作為其零售數據管理者。然后,當有人準備購買一輛汽車時,那么就可以授權其個人“保險庫”與汽車經銷商分享相關的財務和保險信息。或者,按月購買保險服務的人們還可以允許其家庭保險公司對自身的零售數據“保險庫”進行審查,并在其購買了家庭娛樂系統等昂貴物品時自動提高其保險額度,克哈提羅說道。
“如果想讓這種情況發生的話,那么有一點是很有必要的。”克哈提羅說道,那就是“消費者采用技術的一個轉折點,這能讓廣告主直接為了收集數據而接近消費者變得更有價值。”
克哈提羅還指出,廣告主和信息轉售者還必須承認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消費者對與其相關的已被收集數據擁有某些權利。如果行業不對其數據捕獲業務活動進行更新升級,那么國會議員和監管機構就很有可能會下令要求其公開消費者數據。
在消費者倡導組織與此相關的抱怨聲日益加大以及新聞媒體介入調查的形勢下,這種以“監視”為特征的經濟正在吸引越多越多的政府審查。美國國會已經發起了兩項調查,來對第三方消費者數據收集者的業務活動進行審查。與此同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政府責任辦公室的監管官員也正在展開調查。在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聯邦貿易委員會曾建議國會通過一項立法,內容是允許消費者有權獲得數據經紀人所編纂的有關他們本身的一部分數據。
“我認為,對于我們有份創造的所有數據來說,我們都擁有一種權利。”克哈提羅說道。“我有權知道誰正在網上追蹤我,誰正在觀察我從一個網站轉向另一個網站的行為,以及它們正在收集什么數據等。”
在Reputation.com總部的一間會議室中,佛迪克手里拿著一張藍色書簽,在一面白板上畫出了一張有關其數據“保險庫”的前景藍圖。“現在的問題就在于,你們并不擁有自己的數據。”他說道。“想象一下,如果你擁有自己的數據,那會怎么樣吧。”
佛迪克畫了一張筒倉的草圖,給其貼上了“數據隱私保險庫”的標簽。在這個筒倉的左側,他畫了一個箭頭,寫著“進入:有關個人的數據”;在右側也畫了一個箭頭,寫著“出來:提供給廠商的數據”。
在此以前,佛迪克曾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對這個系統進行過描述;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和阿彭斯研究所也同樣都做過描述。他指向這個圖表,說道:“這就是我們的未來,讓我來闡明一下吧,這并非什么困難的技術。這是一個你用來存儲數據的數據庫,或是我們為你存儲數據;然后,在這些數據如何外部化或被共享的問題上有一些規則。”
佛迪克有關消費者隱私權的想法部分來自于他的經歷,他將自己的經歷稱作是“上西區”,民事權利,“猶太人、左翼分子和左傾分子”的教育及其在哈佛大學和哈佛大學法學院接受教育的混合體。其結果是,在2006年創立之時,Reputation.com也成為了一個集合體,這家公司的一部分是為了爭取社會正義,另一部分則以盈利為刺激性動量。
“我那時覺得有什么事情出錯了。”佛迪克說道。“當你走進一家銀行或是保險公司時,你知道跟你后面的一個人可能會獲得不同的評分;但當你進入互聯網時,你能選擇的東西,你能獲得的服務或是你能否得到優惠,所有這些在你登陸一個網站的二十個步驟以前就早已經完成了全部的定義。”
Reputation.com的客戶可以繳納99美元的包年費用,讓這家公司從多個信息轉售者那里刪除其個人數據。此外,用戶還可以安裝由這家公司開發的一種軟件,這種軟件能阻止200名數據經紀人、廣告網絡和廣告交易平臺追蹤其數據。如果支付5000美元的包年費用,則這家公司還能為公司高管提供一種“白手套”服務,方便其從那些名錄經紀人那里刪除個人信息;在通常情況下,想要讓這些經紀人允許個人消費者“退出”是件更加棘手的事情。
Reputation即將推出的數據“保險庫”服務其實只是一種更加煞費苦心的嘗試,目的是想要將消費者隱私權商業化。
推薦閱讀
移動互聯網近兩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作為移動終端的流量入口,手機瀏覽器也成為了必爭之地。速途研究院分析師團隊針對手機瀏覽器的相關狀況做了調研分析。 此次樣本數為2000人,按年齡段進行了分層抽樣調查,從用戶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數據保險庫:堵住你在線數據生活的窗口
地址:http://www.brh9h.cn/a/shuju/20121228/9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