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超速增長的階段已經告一段落,中國企業過去享有的一些傳統優勢也在面臨挑戰,對中國的全球挑戰者來說,應該強化并購能力,建立成本領先之外的競爭力。”
在昨天舉行的達沃斯論壇期間,全球管理咨詢公司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了最新出版的一份《2012年BCG中國50強全球挑戰者》報告,指出了中國企業目前所面臨的多方壓力和挑戰。
所謂“中國全球挑戰者”,是BCG公司從中國企業中甄選出的50家具有全球化意愿和發展勢頭快速增長的企業,這些企業中近半數是私營企業,另外26家為國有企業。13家企業的一半以上收入來自海外。
根據報告的統計,從2001年至2011年,中國全球挑戰者的年銷售增幅平均達到20%,而標準普爾500指數僅為9%。自2000年以來,這些企業的業績表現是標準普爾500指數的8倍以上,也大大超過了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中國指數。
然而,從2011年初開始,中國全球挑戰者的股市回報率急轉直下,盈利能力面臨巨大壓力。報告指出,2011年,挑戰者的利潤率為11%,而全球老牌企業的利潤率為18%,對挑戰者的股市表現造成下行壓力。
“隨著勞動力以及其他投入的成本逐漸上升,中國的成本優勢在日益萎縮。” BCG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陳慶麟(Ted Chan)昨天指出,從2012年至2016年,制造業的勞動力成本預計以每年至少10%的速度上漲,這一增速是許多發達國家的五倍以及泰國和越南等發展中市場的兩倍。此外,面對中國挑戰者所取得的初步成功,跨國企業也開始采取防御性措施,這都是中國企業享有的傳統優勢面臨著挑戰,這些傳統優勢包括:規模龐大的國內市場、具有競爭力的成本優勢和強有力的國家支持等。
“中國企業輕松增長的時代即將結束,而為了實現全球領導地位,中國全球挑戰者應該采取五大戰略舉措。”報告撰稿人之一、BCG資深合伙人麥維德(David C. Michael)先生表示,包括充分利用對中國企業有利的宏觀趨勢,比如中產階層的崛起;同時強化并購能力,以加快海外業務的發展并釋放國際資產的全部價值;此外,還應建立成本領先之外的競爭力,比如創新,比如品牌。
麥維德指出,此前由于擁有勞動力成本優勢,很多中國企業并沒有真正關注提高運營和生產效率,而如今則需要加強精益管理,并制定全球化的組織、管理和治理政策。“若要重新大放異彩,想要全球化的企業必須走出舒適區,即刻采取行動,應對更具挑戰性的國內經濟環境,同時更好地利用全球發展機遇,為全球化的下一個時代做好充分準備。”
不過,麥維德也認為,目前已經有一些中國企業開始通過并購、建立成本領先之外的競爭力以及其他舉措向全球化企業發展。比如華為、聯想集團,其他許多挑戰者則鮮為人知,比如邁瑞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醫療監控設備供應商,而華大基因占據了全球高端基因測序儀市場三分之一的測試產能。
推薦閱讀
我們的未來,會掌握在大數據手里嗎? 只要遇到無法理解的事情,我們就會說那是偶然,似乎這種表面上的偶然行為推動了歷史的演進,而事情發展之迂回曲折似乎如擲骰子一般。但這種偶然真正意味著什么? 而法國數學家泊松>>>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shuju/20120913/8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