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過去30年,科技公司在經歷繁榮后面對泡沫破裂,之后又再繁榮起來。如果截取市值排名的前十位公司可以發現,科技行業構成在以約每10年一個周期在發生替換,而以IBM、微軟、蘋果為代表的最高市值企業可以清晰的表現出資本從硬件、軟件向移動互聯網聚集的這一變化。
在過去30年間,科技公司在經歷繁榮后面對泡沫破裂,之后又再繁榮起來。本文希望能通過分析科技行業股票市場過往的表現,為投資與融資提供一些必要參考。
股價起伏有如過山車
1980年,全球科技公司的市場價值總和為500億美元,占全球總資產的1.7%。只10年時間,500億美元就增長三倍,達到1760億美元。之后,科技公司進入高速增長期,在1990 – 2000的十年,以平均每年140%的速度增長,科技公司2000年的全球市值達到了8萬億美元。
在最高峰的時候,IT公司的市值占全球總資產的四分之一之多。但在2000年后的三年內,科技公司市值不斷蒸發,縮水了63%,跌到3萬億美元。時至今日,情況趨于平穩,科技公司全球市值為7萬億,占全球總資產14.7%。
價值分散的科技市場
1990年,整個行業被科技寡頭所控制。十家最大的IT公司價值之和,占整個IT行業價值超過80%。而到了2000年,在互聯網泡沫的大背景下,各種IT公司紛紛上市,這十大IT公司占行業價值的比例也急速下降到5%。今年,十大IT公司占了IT行業價值的30%,標志著行業進入健康競爭的運行軌道。
微軟在2000年的市值高出蘋果現在的市值在最高峰時,微軟的市值在2000年超過6400億美元,比現在蘋果的5650億美元還要多出14%。同樣在2000年,Docomo 和Cisco 各自的市值也達到了3600億美元,平了蘋果在今年1月份的市值,超出微軟65%。現在,在平均市盈率(P/E)為17倍的科技行業里,這些巨頭的市值也表現正常,并不像互聯網泡沫時期離譜的70倍的市盈率。
科技行業的構成每10年變一次1990年,電信公司和電腦廠商霸占了10大公司的席位。IBM 的市值占10大公司總市值的35%,前四大公司的市值總和占10大公司市值總和的75%。作為軟件廠商的微軟也才首次登上10大榜單。
到了2000年,軟件廠商取代硬件廠商成為市場領頭羊。隨著企業爭相安裝軟件熱潮的興起,在IT上的開銷也隨之增長。微軟取代IBM 坐上了市值第一的位置,而IBM 卻跌出了前10名之外。隨著對企業數據庫需求的增加,Oracle 的市值也緊隨微軟。10大榜單上依然還有網絡和電信廠商的身影,因為在PC 銷量增長的同時,電信廠商也為連接數百萬臺終端而在鋪設網絡基礎設施。
到了2012年,移動成為了時代思潮。三星和蘋果的席位迅速竄升。ATT, Verizon, 中國移動和Vodafone 共同構成了10大榜單里的移動運營商集團。一個重整旗鼓的、專注于軟件服務的IBM 與微軟和Oracle 一道,代表著企業軟件領域。而作為唯一一個純互聯網基因的Google 也闖入了前10。
我們可以從上面的圖表看到,在每個10年期的10大市值最高公司里,只有微軟和英特爾兩家公司一直在列,這也直接說明了科技行業一直都在不斷地求新求變。
垂直投資資本的上升勢頭
科技領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呈現多樣化的局面(如上圖),這一局面的形成也為這些公司用于收購的資本提供了巨大的垂直空間。十大IT公司手上的現金總額為2500億美元,是每年受風投支持的并購交易總額(每年約170億美元)的18倍之多,如果這十大公司更積極地投入資金進行各自領域內的收購的話,創業公司的發展環境會因此獲益良多。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最科技)蘋果公司超過惠普繼續當領頭羊。華碩、三星和聯想有小幅進步,Windows份額降至新低。 據Canalys報道,2012年第二季度全球客戶端PC出貨量同比上漲12%。平板電腦的增長幅度足以彌補ultrabook>>>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shuju/20120803/7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