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冬論”甚囂塵上、行業哀鴻一片,甚至一些電商主動尋求轉型的背景下,阿迪達斯體育(中國)公司日前與網上鞋城名鞋庫簽署了阿迪達斯第一份中國市場網絡銷售授權書,名鞋庫將從阿迪達斯總部直接采購、進貨并與之結算。至此,名鞋庫獲得了包括李寧、卡帕、新百倫等在內的36個品牌的官方授權。
阿迪達斯陷“網戀”
據艾瑞數據統計,2010年鞋類用戶超過8000萬人,2012年將突破一億人,而鞋類電子商務產值2010年即超過200億元,預計2015年中國鞋類企業的電子商務零售額將達到1600億元規模。鞋類電子商務市場的迅猛發展,使得一大批鞋類B2C企業應運而生,例如樂淘網、好樂買、西街網、優購網等,這些企業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商業模式或者運營上的差異性。
據了解,名鞋庫此前從事鞋類外貿20年,創下年出口2000萬雙鞋子的紀錄而一度被稱為“隱形冠軍”,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成為其轉型的助推器,適時轉身于網絡零售市場。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名鞋庫CEO許松茂表示,在互聯網上做生意與做傳統生意并沒有太多的不同,倉儲、物流、顧客滿意度、營銷推廣、團隊建設每一樣都不可或缺,只是多借助了電子類的工具而已。“作為零售商,把鞋子賣出去才是根本,名鞋庫提出‘到有人流的地方做生意’,基于這一理念,我們不僅利用官網在線銷售產品,而且把店鋪開到商城、QQ商城、拍拍網、京東商城等各個可以賣貨的電商角落。”
在多個電商平臺“落地”,給名鞋庫帶來了不錯的流量優勢。“在淘寶商城‘光棍節’當天,名鞋庫獲得了2500萬元的銷售額;而在淘寶網12月12日‘全民瘋搶’活動中,名鞋庫又獲得了淘寶運動類目的銷售冠軍。”許松茂表示,與名鞋庫靠外貿起家不同,好樂買和樂淘的創始人以營銷和技術出身,擅長高開高打,很能吸引眼球。此外,相比好樂買、樂淘將總部設在北京,名鞋庫身處廈門,靠近一線甚至國際品牌的生產基地晉江,不會在鞋品采購、物流入倉、售后退換貨等環節上造成時間和成本的消耗。
名鞋庫的這些特點讓阿迪達斯無法置若罔聞。根據阿迪達斯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戰略發展規劃——加快拓展國內網上銷售渠道,其與名鞋庫的合作成為必然。同時,名鞋庫獲得阿迪達斯第一份中國市場網絡銷售授權書,也給身處“寒冬”的電子商務行業注入了一支強心劑。
資本降溫
前不久,樂淘網CEO畢勝公開唱衰電子商務被視為電子商務行業冬天的一個標志。
面對“寒冬論”,各家電商采取了不同的“越冬”策略。率先拋出“寒冬論”的畢勝直言鞋類垂直電商沒有未來,準備轉型,卻對轉型等猜測不置可否。就在畢勝意欲轉型的同時,為了保持銷售的持續高增長,好樂買提出準備向百貨化擴張,但此舉可能會遭遇淘寶商城、京東商城、當當網的直接競爭,前路兇險異常。
在許松茂看來,此次電商行業所謂的“寒冬”,實際上是投資環境的降溫,并不是真正的電商寒冬,因為需求是實實在在的,電商只是要回歸理性發展。
“但是B2C行業的冬天遲早會到來,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B2C企業應該去除互聯網的浮躁,回歸商業本真。如果這點堅守了,就不必畏懼寒冬。”許松茂表示,名鞋庫會一直把鞋業經營做下去。
盡管資本環境變得寒冷,鞋類B2C企業手中卻都有不錯的“現金持有量”。2011年,好樂買第三輪融資投了5000萬美元;樂淘網則獲得了來自聯創策源、老虎基金等給出的第三輪融資;而阿里巴巴將1500萬美元資金給了名鞋庫;此外,百麗集團宣布未來3至5年內向優購網注資2億美元,同時百麗旗下的B2C官網淘秀網也合并至優購網。
對于“融資過冬”的話題,許松茂認為不能以融資額的多少去衡量企業的實力,“有的企業急需大量資金‘紓困’,一些企業因為自身原本筋骨就很強健,并不需要太多資金,況且每融入一筆錢,都需要用股權去置換。在任何環境下,電子商務企業都不能脫離品牌、產品、服務、供應鏈等基本商業價值的訴求。”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阿迪達斯“觸網”名鞋庫 垂直網站“御寒”
地址:http://www.brh9h.cn/a/shehui/20111223/20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