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套售后感應系統,來自消費者的信息會被小米售后服務系統實時錄入,成為小米手機改進產品與服務的參考。
類PC生產
智能手機時代,一款手機銷量低于100萬臺,則是一個失敗的產品
黃建勛認為,智能手機的生產正在發生改變,就是類PC化生產。功能手機時代,一家大的品牌廠商,比如諾基亞,每年推出新款手機上百款,一款手機銷量達十萬臺已經算不錯的產品,超過百萬臺算行業奇跡,LG巧克力、摩托羅拉刀鋒銷量達數百萬,則成為功能手機時代的傳說。
“通用件,標準化時代”的另一個現象是所有智能手機廠商都長得“越來越像”:屏幕大小、芯片、攝像頭等“趨同”,就像PC時代,品牌不同,但產品類似。
正是智能手機“趨同”,出現單款手機過千萬、過億臺的現象。蘋果一直以單一款式手機打天下,單一一款手機通過軟硬件不斷升級。三星、HTC等也重點推一款或兩款機。“一年百款手機”已經成為功能手機時代的歷史。
黎萬強認為,小米手機系統在多大程度上發揮優勢,取決于智能手機產業未來的兩個趨勢:一是硬件生產的標準化;二是智能手機系統的開放,特別是應用提供商的開放程度。
智能手機產業未來會跟目前的PC產業一樣:供應鏈會標準化,零部件會成為行業“通用件”。供應鏈標準化,零部件通用化,產業會變成幾家巨頭控制的格局。
蘋果、三星、HTC以及小米手機的故事證明,單款手機銷量過千萬臺,甚至上億臺的時代到來了。智能手機時代,一款手機銷量低于100萬臺,則是一個失敗的產品。
雷軍則認為,硬件趨同是一趨勢,軟件趨同是另一趨勢,不論iOS、Android、WP,其應用也將趨同:用戶只要需要,可以通過各種應用商店,“自定義”手機中的應用。
OPPO音樂手機、黑莓郵件推送功能,曾經成為市場的奇跡,自進入2011年以來,這樣的奇跡不復存在。單一功能已經失去用戶青睞:每款手機都是應用整合平臺,而不是單款應用。
“開放”是終端趨同的最大動力,正是平臺開放,在不需要太多二次開發的基礎上,應用提供商可以向各種平臺提供自己的應用。硬件趨同、應用趨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手機廠商能否獲得市場認可,將不再依賴于 “產品創新”,而是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具體來說,就是電子商務的銷售模式+戴爾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2日早間消息,據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稱,在距離IPO(首次公開招股)上市僅有一周時間的今天,Facebook正在考慮多種版本的開盤鐘聲慶典活動。 消息人士透露,這些計劃中可能包括一種少見的在美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解密小米手機:按需定制的輕資產模式
地址:http://www.brh9h.cn/a/kandian/20120512/5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