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日,兩個月前剛掛牌上市的京威股份(002662.SZ)因高管增持6300股,導致該公司公眾股份少于總股本的25%已連續11個交易日,違反了《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面臨停牌乃至終止上市的風險。這是A股市場首例因高管少量增持股份而引發退市風險的案例。
高管增持觸退市紅線
京威股份兩月前公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公告書》顯示,其上市后總股本為3億股,公眾股份為7500萬股,正好占25%。4月18日,該公司主管銷售的副總經理王立華從二級市場買入6300股,占總股本的0.002%,至5月7日,該公司的社會公眾股已經連續11個交易日低于總股本的25%。根據深交所上市規則,若此情況再持續9個交易日至5月18日,即連續20個交易日內公司股權分布不符合上市條件,京威股份股票將自5月21日起被停牌。
《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08年修訂)明文規定,股權分布發生下列變化則不具備上市條件:社會公眾持有的股份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于公司股份總數的25%,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社會公眾持有的股份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于公司股份總數的10%。上述社會公眾是指除了以下股東之外的上市公司其他股東:1.持有上市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2.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關聯人。
資深投資人士任維杰稱,京威股份給許多新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管們敲響了警鐘,特別是一些破發的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管們及其直系親屬在購買股份時一定要注意規避此類風險。
投行人士支招應對
深圳一名從業10多年的資深投行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遇上此類現象,京威股份有三招可應對。其一,該名副總經理應在增持后迅速賣出股份,雖然違反了交易所相關規定,但是只需向上市公司支付違規收益,但以個人違規避免了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還是可取的。其二,該名高管主動辭職,自辭職生效日起,該名高管所持股份從性質上就變成了社會公眾股,避免了公眾股份不足25%的規定。其三,上市公司通過分紅、轉增等方式擴大股本,京威股份如果將總股本擴大到4億元或4億元以上,社會公眾股份比例只需超過10%就可以。
據該人士介紹,大多數新上市公司并不會像京威股份一樣,高管少量增持就引發退市風險。按照上市規則的規定,那些持股比例低于10%的限售股股東,只要不是董事、監事、高管及其關聯人控股,其所持股份也會被計入社會公眾股。京威股份股權結構具有獨特性,上市前只有3家股東,前兩家持股比例都在10%以上,第三大股東又是監事會主席周劍軍控股子公司上海華德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華德”),占公司股本75%的限售股全都不屬于社會公眾股。
解決途徑出人意料
接近京威股份高管的人士對本報記者介紹,京威股份董秘此前曾經就高管增持問題向監管部門做過咨詢,雙方溝通中未指出公眾股份比例不足的風險,不料高管增持后,竟然引發了退市風險,讓公司董事會和高管們都大吃一驚。
然而5月3日,京威股份發布《關于監事辭職的公告》稱,監事會主席周劍軍因工作時間不能保證主動申請辭去監事和監事會主席職務,不在京威股份擔任任何職務,由于周辭職導致京威股份監事會低于法定人數,周的監事職務履行到新的監事選舉產生之日。周劍軍是京威股份第三大股東上海華德持有100%股份的唯一股東,而上海華德持有京威股份625萬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25%。辭職一旦生效,上海華德持有的625萬股京威股份將變為社會公眾股份,京威股份公眾股份數不足總股本25%的問題就會獲得有效解決。
推薦閱讀
盡管遭遇美國4月非農就業數據低于預期、外圍股市大跌以及法國大選奧朗德勝選使得歐債危機再起波瀾等不利消息的影響,A股市場周一還是經受住了考驗,滬深兩市股指雙雙出現探低回升走勢,漲跌幅度較為有限,兩市成交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首例高管增持引退市風險妙解手法出人意料
地址:http://www.brh9h.cn/a/kandian/20120508/5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