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中濤)北京時間5月4日消息,美國互聯網營銷服務商Portent創始人兼CEO伊恩·盧里(Ian Lurie)周四在《華爾街日報》旗下博客網站AllThingsD發表評論文章稱,《福布斯》網絡版專欄作家埃里克·杰克遜(Eric Jackson)近日所提出谷歌、Facebook可能將于今后5年內消失的看法并站不住腳。盧里文章重點分析了谷歌業務今后將進一步發展的原因所在。
以下為盧里文章全文:
杰克遜本周早些時候在《福布斯》網站上發表評論文章稱,谷歌和Facebook兩家公司可能在今后5年內消失。雖然什么都有可能發生,但他對于谷歌業務發展的分析和預測卻站不住腳。
我本人也一直撰寫有關谷歌的評論文章。只是谷歌更多與諸如微軟、IBM及其他生命力持久的品牌聯系在一起,而不會像Myspace那樣“短命”。雖然谷歌各項業務也會“潮起潮落”,但肯定不會走上消失之路。
之所以這樣說,有如下原因:
一、谷歌為實用工具,而非玩具
谷歌并不僅僅是用來取樂的玩具。對于絕大部分網民而言,谷歌已成為一種公共服務性質的實用工具。這也是推動谷歌商業模式增長的主要動力。谷歌收集和重新分配數據的方式,尚無其他工具或網站能夠復制。
Myspace并非公共服務性質的實用工具,而是十多歲年輕人交換信息的場所。微軟必應(Bing)和雅虎搜索?二者從未獲得足夠的市場份額,因此其市場影響力也較為有限。
谷歌已變成我們持續使用的工具。該服務已整合到網絡瀏覽器和手機當中,目前又在試水可穿戴計算(wearable computing)業務領域。該公司為互聯網的內容流提供支持,因此它并不會輕易銷聲匿跡。
二、社交網絡并非“新思維”
杰克遜認為,谷歌的失誤在于進入社交媒體領域(當然我們可對此進行討論),原因是社交媒體及相應結構將會取代谷歌搜索業務。杰克遜這樣寫道:“為何亞馬遜在社交領域進展甚微?為何谷歌也是如此?即使他們針對社交媒體投入數十億美元,而令他們取得成功的原有基礎商業模式,將毫不留情地阻止他們拓展新思維。”
杰克遜的表述中存在下面三個問題:
1、社交媒體并不會取代搜索。社交媒體根本無法取代搜索,就像核桃無法取代自行車一樣。社交媒體和搜索分屬兩個不同的業務領域。社交媒體產生內容和關系,而搜索引擎則幫助我們過濾內容和關系。二者幾乎不存在業務重疊。
2、社交媒體并不是什么新鮮概念,它早就存在AOL、CompuServe和Prodigy服務當中。確切地講,自人類能夠溝通交流以來,社交媒體就一直存在。社交媒體并不是什么變革性的產品,但技術創新者使用社交媒體的方式卻極具變革性。盡管如此,這種方式尚不足對谷歌構成威脅。
3、谷歌之所以迫不急待地進入社交媒體領域,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該上市公司需要維持營收增長,二是谷歌希望社交媒體內容也被納入谷歌搜索算法當中。
社交媒體確實不會對谷歌構成真正威脅。假如Facebook今后推出一款性能一流的搜索引擎,那么該產品很可能導致谷歌搜索市場份額有所下降。即便如此,也不會導致谷歌從市場消失的結局。
三、技術人才
即使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谷歌仍有能力招聘和挽留能力極強的頂級技術工程師。如果你喜歡那兒的工作環境,谷歌就是技術工程師的天堂。憑借其獨特的企業文化和豐厚現金,谷歌能夠將業界最佳技術人才收入麾下。除非谷歌真的受到了業務挑戰,否則其他人根本別想從谷歌人才庫中挖人。
四、真正威脅
如果要說谷歌真正面臨的潛在威脅,那就是法律起訴。谷歌目前開展的各項業務,很可能導致政府監管部門采取法律行動:
1、谷歌在搜索業務領域占據優勢地位,并利用這種優勢并購或打壓競爭對手,從而使搜索產業更符合谷歌預想的格局。
2、谷歌通過不同網絡渠道,而獲得了大量數據訪問權,同時利用這些數據盈利。這就是會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
3、谷歌目前推廣Google+社交網絡服務的“架勢”,與微軟在2001年到2005年期間推廣IE瀏覽器頗為相似。谷歌搜索市場份額超過85%后,其實已將其他社交網絡排除之外。僅此一點,也會導致監管部門采取行動。
如果美國政府覺得有必要,很可能下令將谷歌分拆成不同業務部門,如搜索、社交、應用程序和電子郵件服務等,或要求谷歌放棄某些市場戰略。這將是美國監管部門從未采取過的新舉措,對于谷歌而言同樣也一個新問題。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5月4日小物消息,日前發布的HTC(微博)首款2000元以下3G智能手機的補貼著呢已出爐,中國電信(微博)北京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電信)宣布,將給予高額補貼政策,用戶最低選39元套餐即可購機,用戶可購裸機,但裸>>>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kandian/20120504/5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