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銀根收緊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業務獲得了井噴式發展,成為銀行實行差別定價吸納資金的重要渠道之一。不過,隨著市場資金緊張趨勢的緩解,日前多數銀行正調節理財產品的發行節奏和收益率。
雖然理財產品收益率呈下降趨勢,但是不同類型銀行對理財產品的取向差異化非常明顯。數據顯示,一季度國有大行發行理財產品數量出現下滑態勢,而中小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發行銀行理財產品的數量出現了1631.3%的環比增幅。
走勢“市場化”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在銀行負債中替代性依然明顯,在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降準降息預期、大小銀行市場地位不同等因素的影響下,銀行理財產品的價格走勢“市場化”動向明顯。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一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半年期理財產品,3月30日的年化收益率預期最高為4.7%;等到4月15日記者再次來到這家銀行時,一款9個月期的理財產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也僅為4.5%。這家銀行的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現在存款準備金率已經有了一次下調,而且還有降準和降息的可能,所以銀行并不缺錢,她說:“現在和半個月前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不能比了,每天都有變化,而且收益率呈下行趨勢。”據了解,這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今年以來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也出現了下降趨勢。
另一家國有大型銀行設置在業務大廳里的理財專用辦公室,今年以來也沒有去年那么繁忙了。在很多工作日里,還出現沒有理財產品可賣的情況,與去年理財產品出來后曾被“秒殺”的情況不同,工作人員稱:“聽上面的通知,有的時候就沒有理財產品發出來。”
本報記者發現,較長期限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已經沒有了去年動輒5%或6%的高水平,到了四五月份最多是4%左右,稍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而短期銀行理財產品除了收益率不高外,存在的降息預期就更讓這類理財產品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而且銀行發行的短期理財產品也逐漸變少,投資者也更傾向于購買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
第一理財網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12年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路走低,1月份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5.18%,2月份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5.03%,到了3月份,平均收益率則降到了4.96%。
第一理財網分析師的觀點與銀行理財經理的說法相似:“隨著前期調整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措施,以及通脹下行帶來的寬松貨幣預期,多數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都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大小銀行差異明顯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理財產品收益率呈下降趨勢,但是不同類型銀行對理財產品取向差異化非常明顯。不僅是收益率方面中小銀行要高于大銀行,同時,今年一季度以城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發行量大幅增加。
根據銀率網的統計數據,一季度國有銀行發行理財產品1712款,占比31.2%,環比下降20.2%;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行2224款,占比40.5%,環比下降7.0%;城市商業銀行發行1437款,占比26.2%,環比增長1631.3%;外資銀行發行120款,占比2.2%,環比下降91.1%。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多數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環比都出現了大幅下降,但是城商行卻異軍突起。
從產品收益率看,中小銀行為吸引客戶,其理財產品收益率也相對大銀行要高出很多。以近期的理財產品來看,上海農商業銀行等這類銀行所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要明顯高于大型銀行同類產品的收益率,其一款期限為127天起始金額為5萬元預計發行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5%,而一家大型國家銀行起始額為5萬元期限為330天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不過為4.5%。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于國有大型銀行網點多等在吸納存款方面存在的先天優勢,中小銀行不得不以提高同期限理財產品收益率來吸納資金。大銀行相對而言資金較為充裕,而中小銀行的資金較為短缺,并且隨著中小銀行擴張的需要,中小銀行要在市場競爭中吸引客戶,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是自然而然采取的辦法。
推薦閱讀
【北京行情】 小體積、全畫幅、頂級做工、產量極少,這就是徠卡M9(資料 報價 圖片 論壇)。作為收藏或者是發燒級別的攝友,那么徠卡M9確實不錯的。徠卡M9作為攝友心中的貴族裝備,上市之初曾經賣出過88000元的天價。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銀行理財產品“退燒”大小銀行取向差異明顯
地址:http://www.brh9h.cn/a/kandian/20120504/57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