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披露了《二零一一年年報》(下稱“金管局年報”),去年香港銀行業的盈利能力持續遭遇挑戰,其年度平均凈息差收窄至1.25%,比2010年的1.32%,收窄了0.07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認為,存款市場競爭激烈,零售銀行不得不以調高利率的方式吸引客戶存款;人民幣存款的增加也使得整體存款成本有所上升,而香港人民幣貸款業務發展依然比較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在香港銀行資產中比重較大,而這部分貸款利率也較低,從而拖低了凈息差;此外,去年全球各國央行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香港因采取聯系匯率制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一直處于低位,與美元息率走勢趨同。
息差逐年下滑
金管局年報顯示,2002年香港銀行凈息差尚超過2%,而近十年來逐年下滑,香港零售銀行在2011年的年度凈息差由2010年的1.32%收窄至1.25%,收窄了0.07個百分點。
2011年,零售銀行香港業務的整體稅前營業利潤同比上升了18.0%,由于年內資產負債表迅速擴張,零售銀行在2011年的稅后平均資產回報率與2010年相比保持穩定,為1.01%;由于經營收入增幅較大,成本與收入比率由2010年的49.9%下降至46.8%。
同期,香港各大銀行年報也顯示息差下降的趨勢,匯豐控股(00005.HK,香港業務)的凈息差為1.35%,比2010年下降了0.03個百分點;大新銀行(02356.HK)的凈息差為1.41%,較2010年的1.68%下滑0.27個百分點,大新銀行解釋稱,2011年下半年,面對存款激烈的競爭環境,存款成本上漲明顯,造成凈息差收窄。
2011年,永亨銀行(00302.HK)凈息差下降17個基點至1.67%;恒生銀行2011年凈息差為1.68%,比上年下降4個基點。而營運比較理想的渣打集團(02888.HK,香港),凈息差由2010年的1.6%升至2011年的1.8%。
而相比之下,目前,中國內地銀行的凈息差大多在2.5%~3%。
存款成本提升
對于凈息差進一步收窄,恒生銀行總經理兼投資及保險業務主管馮孝忠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去年存款競爭比較激烈,存款成本有所提升,“與此同時,很多銀行的長期貸款、房屋按揭類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又不能隨意提高,不同程度地拉低了凈息差,但新增貸款利率已經有所上升。”馮孝忠說。
招商證券(香港)投資銀行業務董事總經理溫天納則向本報記者表示,香港采取聯系匯率制度,在美國低利率貨幣政策下,港元的貸款成本同樣很低,過去幾年,香港在資金流入背景下,銀行為了爭取樓宇按揭客戶,一些按揭貸款只有1%多一點的利率,這在香港銀行資產中占比不低。
金管局年報顯示,由于流動資金趨緊,香港零售銀行在2011年下半年較明顯地通過調高住宅按揭貸款等的貸款息差,以及客戶存款利率來調整定價策略。這使得以年率計凈息差由2011年第二季度的1.19%略微回升到第四季度的1.29%。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上半年于低位大致保持穩定,到了下半年則跟隨同期美元利率走勢略為上升。
人民幣流入增加存款成本
溫天納也認為,香港整體的存款利率在人民幣存款增加的背景下有所上升,而人民幣貸款市場則僅僅屬于起步階段。金管局年報顯示,在人民幣貿易結算及其他金融活動的帶動下,人民幣存款額增長至年底的5885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由2010年底不足20億元上升至2011年底的308億元,跟存款相比數字依然很小。溫天納稱,在人民幣逐步走向雙向波動的情況下,貸款需求未來會有所增加。
香港金管局表示,有必要密切關注信貸持續急促增長所構成的潛在系統性影響,以及香港的低息差水平會否誘使銀行承受過多風險,銀行應格外審慎管理好信貸、資金及其他風險,包括維持穩健的資本及流動資金水平。
推薦閱讀
[ 因為是仿真交易且剛剛啟動,所以白銀期貨合約走勢表現出來一定的隨意性。即便如此,昨日白銀期貨仿真交易的主力合約持倉也達到27000手以上,幾乎達到成交的五分之一,說明已有較多資金打算長期持有、測試交易策略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去年凈息差收窄至1.25%
地址:http://www.brh9h.cn/a/kandian/20120503/5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