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視吧,作為一個直播平臺能具有“教育體驗店”的意義,既令我感到驚喜,又令我感到一絲悲涼。視吧能成為“教育體驗店”的先行者,不論對家長與學生,還是職場人士,都可謂是一件幸事。對于教育行業的發展變革更是一種促進。為什么說悲涼呢?直播平臺作為生活娛樂的一個產物,反而率先具有了“教育體驗”的功能,是商業運營的成功,更代表著這個時代中“缺失項”的一種被動填補。
什么是“教育體驗店”
從狹義的意義上講,教育體驗店是互聯網教育發展出的020模式在線下開設實體店,讓更多人了解和體驗在線教育這一新型的學習方式。線下體驗店的職能包括:品牌推廣、移動產品體驗、線下活動等。比如滬江、達內科技等等,于2014年便著手開展自身的O2O模式。
但我為什么說視吧成為了“教育體驗店”的先行者?
從寬泛的意義上講, “體驗式經濟” 下教育行業的一種發展模式,圍繞“先體驗后付費”的中心,打破純互聯網模式中缺乏體驗感、先驗性的難題。
所以,任何企業做教育體驗店的核心應該是“令消費者能夠更多了解教學內容后決定是否購買”,讓消費者在更加透明的環境下做出購買選擇,讓教育行業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運營方則根據消費者的現狀,提供更多適合消費者習慣的培訓模式,提供更為豐富教育教學內容。
在我看來,很多教培機構的“教育體驗店”僅是一種新的營銷概念。短時間內令消費者體驗很有限的課程內容,或許僅是體驗了課程設置,換了一種方式聽推銷。消費者最終的購買依據并不是“哪一家的課程內容好”、“哪一家的授課方式更適合自己”,而是“哪一家的營銷做得好”。同時,眾多教培機構整體上還是呈現出“教育工廠”的現象,提供方單方面的的設置課程內容,購買方單方面無條件的接受課程內容。購買方若出現不滿意的情況,也很難中途“退票下車”。
而直播平臺視吧設立的教育專欄則是一個真正的“買方市場”。教師的人氣、獲利,全憑自己“一張嘴”吃飯。教學內容質量的高低,從第一堂課就要接受觀眾的檢驗。若無人“圍觀”,尷尬或者失敗感全由自身買單。消費者適合哪種講課模式,全部可以憑借聽課體驗找到答案,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此時,觀眾的任何反饋都成為授課教師心中的重中之重。每一堂課的懈怠,都會令粉絲逃離。“因材施教”的概念存在了很久,但不能實現的現實也相伴多年。
推薦閱讀
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風云變化,這一年有有掙扎、有困惑但更多的是興奮、樂觀、機遇和革新等等積極的因素。對于手機企業來說幾乎沒有回味2016的時間,重整旗鼓奔向2017。>>>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視吧:“教育體驗店”的先行者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301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