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幾乎所有手機廠商以及行業內從業者不看好中國手機市場2016年整體走勢,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在2015年下半年就已經初見端倪,市場高速增長的態勢停滯,中國手機市場已經進入了相對理性消費時期,完成了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迭代,大批的中小企業兵敗,市場成為了少數巨頭博弈的時代。
發展初期,隨著供應鏈條逐漸成熟,大批中小品牌進入,但到了今年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品牌被淘汰,這就是歷史潮流,留下的往往都是精華。正所謂大風過后去蕪存菁,今年依然活躍并且有良好口碑的品牌都是有堅守而且有實力的品牌。
實際上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好事,大品牌的制造能力、設計能力以及產品售后都更有保證,以往消費者維權難售后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改善。盡管看上去行業內品牌少了,算不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也是很熱鬧的。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些熱鬧當中看出市場的趨勢。
兩個表現搶眼的品牌說明了什么?
今年秋天根據數據公司統計,華為依然是國內銷量最高的手機品牌,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畢竟去年華為也有很好的表現,今年榮耀品牌和華為品牌本身在海外市場都有不錯的增長,華為P系列和Mate系列的成功讓他們不僅在國內,在國外也有很高的關注度。小米之前增速過快,今年名次上少有跌落。聯想表現不佳,截止到目前位置中華酷聯只有華為還表現不錯。
在這樣的市場當中有兩個智能手機行業當中耕耘多年的品牌迅速崛起。OPPO和vivo成為了亮點。因為根據數據顯示,這兩個品牌今年上半年的產品表現非常優秀,根據多家第三方數據統計,OPPO和vivo這兩個品牌都很搶眼,之所以將他們一起說是因為雙方的品牌策略和起源以及經營方式都極為相似,出于歷史原因,他們現在是完全獨立的兩個品牌,但相同點非常多,而且有別于國內其他手機品牌的運作模式。
當然魅族的表現也不錯,緊緊的咬著三星,去年該品牌虧損達到了10個億,這主要是由于渠道和售后方面的鋪墊,今年有望盈利。
前幾年的小米、華為,再到現在的OPPO和vivo以及魅族,國內手機品牌的崛起給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要知道幾年前國內手機市場的第一把交椅是三星,而現在他們連前五名都難以維持。
今年人人都在說國內手機市場消費升級,升級的不僅僅是產品質量和品質,更重要的是服務體驗也在升級。截止到今年中期,統計vivo線下零售店數量已經達到25萬家,售后服務中心已達430余家,體驗中心超過1000家,并且實現了貫徹線上線下的“全渠道售后服務覆蓋”。顯然OPPO品牌也不會低于這個數據。彭博社海外曾經撰寫過一篇文章,是討論為什么蘋果等美國品牌在中國市場增長遇阻的,主要原因就是服務和體驗原因,蘋果在中國官方覆蓋的體驗中心不超過50家,顯然無法與這些本土品牌相比。
其實現在產品的差距越來越小,售后服務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以蘋果為例,售后體驗是最大的問題。天才吧(蘋果官方售后區域)難以預約,售后的時間成本和價格太高也是問題。我身邊就有人遇到了蘋果售后服務的阻力,他的iPhone手機被釣魚導致鎖定,在找回密碼解鎖的時候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歷,需要新加坡售后的溝通,而且對方的工作時間是早9晚5,一來一去需要很長時間,最終他的問題解決了,歷時八天,當然這不算是最慢的。
所以手機拼硬件已經不是唯一出路,以后拼的是服務、拼的是質量、拼的是使用體驗,當然國內手機企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才剛剛開始。
推薦閱讀
從彩電產品到天宮二號空間站上的光通信模塊,看似天地之隔的背后,卻是海信業務轉型的巨大成功。已經有著47年歷史的海信,在物聯網時代即將到來的今天,正在進行著一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聊聊2016年手機圈的那些事情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30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