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雙創”時代投融資論壇上,峰瑞資本創始人李豐做了以下觀點分享:
李豐:非常榮幸跟大家分享。我想大家關心的問題無外乎這樣幾件事,第一,今天有關金融創新的人來看,從監管上來看變得嚴了很多,如果是就對創業而言和投資而言也算是溫度在降低一樣,從今天這個情況差不多。
我從中國大概在這一輪經濟調整當中所需要的金融措施或者叫金融改革措施來看,我想這個規范應該是一個階段性,為了防止不慎重的金融風險擴散到普通老百姓層,起到的一些階段性的管理方法或者階段性的管理政策。
我想大概半年一年期來看,整體市場發展來看,尤其在這一輪中國經濟改革當中借助的力量比較多。
從金融創新方向來看,我們從9月初到12月底看,主要集中這樣幾個方向,金融看兩個方向,幾乎所有金融的錢本質上還是要實體經濟提高效率賺出來,這是金融行業本質。你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既然金融的本質是要服務于實體經濟你就看說在這個階段或者往后一段時間當中,從實體經濟角度上看什么東西會發展,或者什么東西會獲得更好的效益提升或者叫利潤提升,依據這樣的事情,大概過去一個季度投的連續四家還是五家不同的公司有這樣幾個方向,可以非常簡單得到這個結論。
如何看待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
消費金融。出臺鼓勵金融創新的方向已經看到。消費金融當中,我們涉及到消費下沉的消費金融,三四線城市甚至更往下縣域農村金融創新方向,你從國家所需,我們國家經濟調整當中或者國家這次意圖所需要調整當中也算是所謂提高某些或者某類人群的,不管叫消費還是叫其他生活水平還是收入,除此之外要降低貧富差距等等。
第二類,我們在看沒有投的供應鏈金融,這也是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最大的挑戰。剛才講到了,我們國家對中小企業做間接融資本身借貸成本過高,你以現在經濟結構當中工業部分的經濟所受到挑戰來看,我們猜所謂供應鏈金融,尤其透過供應鏈應收應付關系,對較小的供應鏈當中的供應企業或者生產制造型企業進行供應鏈金融有效幫助或者有效實施,這從我們國家這一次的發展過程來看是一個無論如何也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我們剛才講到大概無非就這三件事,我們過去一個季度投的四五個金融的案子也就是四五件事。消費金融是典型拉動刺激消費。
第二,覆蓋到二線以下城市,甚至縣域相關的金融創新,對特定人群,這個人群可以兩個邏輯定義,非信用卡人群,借貸手段比較缺乏的人群。你要從國家角度理解,對于未被金融創新惠及到更多的這些人群,我們金融創新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手段。
供應鏈金融,為了解決國家工業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合理或者叫成本結構獲得間接融資、貸款支持方式,我們猜也會比較好,從金融本質是為了解決和幫助實體經濟來看,大概這三件事是我們自己找出來的方向。
當然這三件事各有各難的地方,如果是做消費金融最大的挑戰,因為消費金融從支付場景轉成借貸場景的金融創新,大多數情況下最大的問題你不掌握消費場景,你不掌握消費場景,你要做消費金融,可能最大壞處你的可替代性變得比較強。
簡單來說,你貸兩年或者貸三年貸一年半,你幫阿里、京東做電子商務用戶購買分期購買,你面對最大問題是場景不是你的,這個事被它替代的欲望比較強,這是我們投消費金融想的問題。
我們投二線以下城市甚至縣域的金融創新,相對欠發達地區和相對發達地區,信用風險度要好很多,在我們國家,相對不發達,不管叫地區還是結構,不同級別的城市和農村來看,反而他們的欠錢的比例是低的,相對我們發達地區而言。做這種類型金融創新的挑戰是商業模式上解決的問題是規模化的問題,如何擴張和規模化的問題,農村有農村的問題,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問題,他們更靠近關系型借貸。
供應鏈金融,一直在看一直沒有投,雖然覺得好方向,中國現在往后幾年當中,原因是供應鏈金融本質是依靠所謂核心企業的應付應收帳款來做的供應鏈金融,好處是一旦提供給你接口或者叫做信息之后,所謂做供應鏈金融容易程度或者便利程度比較高,壞處跟第一件事一樣,核心的信息和競爭力畢竟不掌握你手里,擴張有挑戰。這是我們在供應鏈金融沒有下手的原因。
未來三到十年,資本市場三大結構性變化:公司主體、投資方式、資金構成
我們解釋了一下在這個階段,從現在開始,從實體經濟角度去看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中國在之后幾年當中,我們的金融應該為哪些實體經濟方向服務才是一個更好的金融創新,我剛才提了我們的觀點,從現在角度來看有這樣幾件事情和方向,這也是過去不到半年時間當中,在今年方向投資所集中針對方向。
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后,第二個小問題,大家想要了解清楚第二個困惑,是中國現在從廣義上看金融創新,所謂實體經濟這部分之外,中國金融系統自己還有創新的或者發展的過程,大概有哪些事情會有中長期的變化和機會,你從大的邏輯上看,我們看到這樣幾件事情。
第一個問題,中國資本市場絕大規模會擴大很多,并不是說資本市場變得好很多,我們講三到四年的規模來看,中國資本市場絕對規模會漲很多,新三板加A股,在三四年的范疇之內這個市場規?傊颠_到100多萬億,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發展?
經濟轉型有關系,面臨足夠到實體經濟行業的調整。在這個過程當中,從簡單邏輯上來講,是需要調動非常多社會資源和社會資金,投向轉變過程當中,所謂新經濟中小企業或者真正意義上面向未來中小企業,這么多的錢和這么多的行業和這么多的方向和環節需要轉型,從國家來講,它顯然是完不成這件事,不能靠政府的錢完成。需要調動足夠多社會的錢來完成。
第二件事情,國內和國外做不同市場,大家爭議非常多,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系統性的風險,大家問題集中在兩個問題,一個跟GDP有關系,另外是匯率之爭。
總理和主席的過去兩次講話當中都分別提到增加直接融資占比,什么叫增加直接融資占比?直接融資從經濟定義上講就是兩句話透過資本市場發行企業債券,一個非金融機構股權融資,這兩句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大幅度增加直接融資占比?原因是直接融資從簡單意義上講,可以叫做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因為你是拿錢換別人的股權。在這個意義上來講,提高直接融資占比解決國家好幾個問題,剛才我們講的好幾個問題相關都是同一個結論。
解決直接融資占比這句話,需要非常發達和有效融資市場,這句話套回剛才的結論,發達有效的資本市場,這兩個定語意味著交頭活躍,價值取向規模足夠。剛才我講的這三句話來推,就發展的歷程來看,大概我們資本市場規模在合理化之后本來也應該達到所謂GDP規模至少一倍多以上,我們60萬億,最少會達到百萬億的級別,這是我做結論的前提。
結論的前提我建議炒股的建議,雖然體量在3、5年之內增加非常多,也是多層次,同時意味著資本市場當中的公司的主體狀況也會發生變化,公司的估值邏輯會發生變化,公司的價值判斷方法會發生變化,以及40萬億到100萬億甚至更多資本市場錢的構成也會發生變化。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我們看中國的變化比你想得快很多,在資本市場上。我們現在在A股二級市場大概8萬億的公募,4.98萬億的私募,私募二級市場股權基金,2014年初和年終大概為一萬億的規模,它發展非常迅速。我可以告訴你另外一個結論,簡單描繪三五年資本市場,面向新經濟企業會變得比例非常高,同時公司的總量和公司數值總規模會變得非常多,同時面向資本市場的錢會變得非常機構化,13萬億來算一半對一半,三年以后來看這個數會變成30%對70%,即使規模從40萬億到80萬億。
這個市場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這是最后提一個小的觀點。我談到第一沒有利益沖突,第二,對你也不構成炒股建議,很多人非常看好新三板,新三板是非常好的私募股權公募化的市場,對中小企業融資有幫助,中國資本市場將來會變成什么樣?
打個比方,我們新三板有5600家公司,我們隨便猜一下到今年6月份差不多有一萬家左右的公司按照現在的速度,到年底會有1.5萬家,隨便蒙一個數。我們平均每個公司估值水平6億人民幣,現在市場上如果是5600家,大概是3.5萬億整個新三板的市值水平,今年年終是一萬家是6萬億。
我們假定上市新三板公司,原則上他們都需要融一輪錢,這一輪錢是10%到15%的股權比例,新三板以3.5萬億需要融5萬億,以年終6千億到9千億,如果到年底1.5萬億,十萬億需要融10%到15%的錢,這個算數大家算得過來,新三板上的基金全是機構,肯定比現在需要融錢公司的總量是要少的,而且這件事會持續發生,中國資本市場會什么樣?越來越向這個方向靠攏,或者越來越向我們做的事情靠攏。
每年見700個公司,撿50個仔細看,投了10或20個公司,每個機構都在做這樣的事情,我跟你講中國資本市場在絕對規模變大同時變得機構化、供給很多的時候,同時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發生的另外一個你意識到或沒有意識到必然的現象就像新三板一樣。
一定會有非常多的公司,同時有非常多公司有融資需求,但是資金總量供給跟中國的原來A股市場是不一樣的,中國原來A股市場典型問題誰能上市,每年上多少家,多少家能增發,這個市場總共發行有多少規模這件事情是受控制,然后資金進到資本市場是充分的,保險也能進,老百姓也能進,公募也能進,私募也能進,從供求關系上原來資本市場在公司和資金之間,資產和資金之間是資產供不應求,資金是供過于求的。
你看看新三板現狀推理,4、5年之后資本市場整個圖景像今年現在或后半年的新三板,而更不是像一年或半年的A股。
最后一個簡單的結論,中國資本市場會有變化,剛才我們講的這個變化,所以一定會帶來另外兩件事情的變化,這兩件事情對我們影響非常大,創業者影響非常大,兩個變化的第一件事情,在國內做私募股權投資的這個群體,我講的是我們一級市場,會在一段時間當中,比較明顯的開始在幣種的結構上從美元往人民幣很快調整這是一定會發生,原因有很多,流動性的變化,資本市場等等,這是第一個一定會發生的。
美元投資有寒冬 寶能買萬科是必然
資本寒冬,現在在融資這個問題上湊巧在什么時間點上非常奇巧。幾乎美元跟人民幣相關很多流動性問題和美元自己的流動性問題和美元的持有者,美國的LP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計價資產觀點上的變化,所以美元對人民幣計價資產投資欲望在我們這個行業變得比較小,整體也在變得比較小。
美元這一側顯然是有寒冬。人民幣處在什么階段,人民幣風險偏好會增加,這也是出現寶能買萬科這樣的事,很多人覺得這個事件是孤立事件。你要了解金融和經濟關系,商學院本科生要看的一本基礎的課外讀物《門口的野蠻人》,主要是了解KKR在特定歷史階段對500強公司做杠桿收購全過程,這個過程寫得非常跌宕起伏,我想起這本書和寶能買萬科只是為了告訴你,流動性充裕開始出現越來越多金融衍生品或者證券化產品。
這種類型事件是一個必然結果,這是我告訴你說,在當時美國同時出現兩個金融大方向,一個是剛才我們講的垃圾債券驅動杠桿收購,另外因為衍生品和充分資產證券化,或者快速資產證券化所帶動量化投資或者叫做金融工程這門課程,或者叫這類的專業背景的人,在美國快速興起,是2007年金融危機的主要貢獻。
人民幣基金唱主角 二級市場估值標準將向一級市場靠攏
我要講的結論,現在美元投中國一級市場,正好收縮階段,中國人民幣投中國一級市場,之前經歷了股災,所以說我在12月份去問中國最大一些融資渠道包括中國最大商業銀行私人銀行部的時候,他們每一個大通道里邊大概有6支以上私募股權基金在那融資,我們處在美元不愿意投,人民幣的錢還沒有出來的時候,我猜過一兩個季度,最差最差過兩個季度就會有非常多的錢進入這個領域,我們叫權益類投資或者錢風險偏好度提高的這類投資,這是融資市場第一個結論。
第二個結論,跟你我都相關,隨著投資幣種和人民幣及美元相關流動性的變化以及資本市場變化,中國還有一個注定發生雖然看起來不合理的現象,叫做中國的二級市場對公司的價值判斷和估值判斷,這兩件事情會很快的或者較快的向一級市場判斷標準來進行遷移。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呢?本來在人民幣上是不好做,我們做一級市場投資VC、PE,主要以公司成長性為估值邏輯,二級市場以什么估值邏輯,是以公司凈資產或接下來到公司的市盈率作為公司幾乎主要或唯一定價標準或者估值邏輯,這兩件事情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這也是大概在四年以前大家討論為什么京東這樣的公司那個時候在二級市場討論,不能在中國或者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在中國上市。
我講了大家估值邏輯不一樣,但是因為中國必然會經歷剛才我講的一些變化,所以中國資本市場在變化的時候,中國的資本市場變化方向中有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就是二級市場從判斷公司壓制和判斷公司估值這個邏輯上會向一級市場較快的速度靠攏。你說多快,沒法定量,我猜一年半兩年這個事情差不多連起來,這件事情為什么對你有意義,現在很多人糾結說,我做一個公司做得小而美,還是做成有長期價值但是短期雖然成長很快可能會面臨虧損,但是是不是不被中國市場認可或者不被中國二級市場認可,這以前是一個問題,以后很快就不是一個問題。
推薦閱讀
據法制晚報消息,日前,攜程爆出的“假機票”風波,讓代理商買賣里程積分的灰色產業鏈隨之浮出水面。法晚記者獲悉,今天上午,中消協召集攜程、途牛等6網站舉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峰瑞資本李豐:美元投資有寒冬 寶能買萬科是必然事件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29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