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攜程網發布了2013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12億元人民幣,凈利潤1億9600萬,毛利率也回到了2012年同期水平,達75%。亮麗的財報,股價也隨之飆升,8月1日,攜程股價漲幅超過20%,總市值64億美元。近年來,很多人對攜程的模式變得越來越重,呼叫中心從8000人變成了2萬多人。攜程變重,真的錯了嗎?
談論這個問題,我們先把攜程和去哪兒兩家的模式搞清楚。攜程網是一家OTA,聚合線下的酒店和機票產品,收取酒店和航空公司的傭金。去哪兒是一家垂直搜索公司,商業模式是把人吸引來,然后把流量導給OTA,收取OTA的傭金。攜程需要參與消費者預定的整個過程,而去哪兒的角色相當于一個導購,通過垂直搜索的技術,把消費者帶到指定的OTA那里去。去哪兒保障消費者的,是讓OTA按時出票。至于改簽、退票,消費者需要找相應的航空公司。
攜程呢?由于消費者整個交易環節全在攜程進行,所以用戶碰到,可以全程找攜程。你在攜程訂了一張機票,他不僅要保證能正常出票,還可以為了進行退改簽(收多少費,按航空公司的規定)。攜程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
1、大幅提高用戶體驗。攜程的呼叫中心,承載的功能有很多:預定、改簽、咨詢等。而攜程建這2萬多人的呼叫中心,肯定不是閑得蛋疼。而是有的服務,必須要通過人工來解決。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一個要投訴,你總不能讓滿懷怒火的人,對著攜程的頁面發火吧?處理退改簽,是呼叫中心的一個重要功能。用戶在攜程上完成的訂單,可以直接打電話到攜程的客戶,就可以完成。這樣的好處是什么呢?1、簡單。我不需要再去查航空公司的號碼,再去退改簽。2、高效。攜程的呼叫中心是24小時的,效率和專業程度遠超航空公司。
2、提高行業的門檻。這個角度看,有點像電商的自建物流。對于OTA來說,呼叫中心就是電商的“配送員”。早在2010年5月,攜程就在江蘇南通建了第二呼叫中心。這比第二名藝龍早了2年(藝龍于2012年在合肥建第二呼叫中心)。呼叫中心的作用,除了上文提到的處理退改簽、咨詢,還可以用于booking。誰的呼叫中心人數越多,運營的更有效,線下的booking效果就會更好。這就相當于京東的自建物流,同樣的商品,京東和別人的價格一樣的話,京東能明天送達,對消費者就有吸引力。呼叫中心對于OTA來說,也是一道門檻。
作為機票、酒店預定的老大,攜程無論是從用戶數量以及和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上,都是無可爭議的第一。至于攜程的不足之處,個人觀點是:無線和度假產品。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移動端的下載總量為5000萬,單個平臺的下載量為131萬次(去哪兒為351萬次)。所以攜程需要在移動端不斷的收購。度假產品上,二季度的總營收僅為3000萬美元,而專做度假產品的途牛旅行網,一個季度的銷售額近10億!
攜程,還是那個攜程。不是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要輕資產。去哪兒和攜程都可以說成互聯網公司,攜程做的是把傳統產業互聯網化,去哪兒則通過垂直搜索的模式救活了一大批中小OTA。
不管是酒店還是度假產品,目前都沒有完全互聯網化,未來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攜程的老大地位,未來幾年仍將保持。
(另:寫本篇文章,作者不持有攜程美股任何倉位)
推薦閱讀
從1994年建立亞馬遜以來,貝索斯以個人身份投資了11家公司。最近一次是6000萬美元投資商務智能軟件公司Domo。其它知名初創企業還包括:MakerBot、Twitter、Airbnb、U>>>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再思攜程:再辯輕重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20130806/282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