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訊科技正在做的事是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掌握全球耕地分布、監測大宗作物的長勢與估產。
公司起步于武漢,1987年出生的創始人向濤在2009年做這個項目時,還是一名武大遙感信息學院的在校生。最初,這個創始團隊盡管蝸居校園一角,毫不顯眼,但他們已感覺到這個行業所蘊含的商業需求。
農產品期貨公司便是禾訊科技最顯性的服務對象之一,大宗作物的產量是這些公司的命根子、關注的焦點。以往的情形是,相隔上萬里的期貨公司獲得的信息并不客觀、對稱。巴西、阿根廷、美國是全世界的大豆生產中心,以此為例這個期貨市場的公司假設在離這些國家萬里之遙的地方,便很難直接獲得有效的信息渠道。它的信息往往經過不同媒體轉載了N次才獲得,而相關數據也往往來源于媒體零星的調查,“數據抵達的速度、客觀、準確性為此而打了折扣,因為他們無法實現大范圍監測。”
讓用戶能快速、方便并且廉價地獲得監測服務,成為了禾訊進入這個市場的一個方向。向濤說,這是一個金字塔結構的行業。塔尖是政府、大型企業,當他們有建立宏觀區域性監測管理需求時,找一個科研機構開發一個遙感信息與服務系統的投入往往要有上百萬資金,甚至需要花費更多的錢。但向濤覺得,塔尖以下的中小企業、個人他們的需求量更大,“但是這個用戶往往在資金與資源目前被難倒,而沒辦法得到這個服務。”
去年8月,禾訊已獲得一筆上百萬的天使投資,其研發的“全球在線農情監測系統”3.0版也已經在近期上線,它保持著每天兩次的衛星數據更新數據,一些期貨公司正陸陸續續成為它的用戶。
一個用戶只要交納平均約為1萬元左右的年費(不同項目的監測收費各有差異),打開網頁,登陸賬號幾分鐘的時間便能獲得最近更新的數據。向濤說,以一年50個星期,一個用戶一個星期查閱一次數據的頻率來算的話,平攤下來獲得一次新數據的服務價格也就200來元,而對于禾訊來說,即使新增加1000個用戶,他們在服務器上的投入也不會發生變化,“使得用戶不需要耗費很大的代價去開發、運營一個系統,讓用戶既能廉價地獲得服務,我們自己還能賺到錢。”
開放數據平臺架構,加云服務系統的概念是禾訊的運營模式。他們建立了一個時間長度為10年、容量上100TB的數據庫。免費用戶可以查閱到數據更新前半個月的數據,不過再往前推的話用戶就得付費了。“因為久遠的數據對于咨詢公司、科研機構等用戶都會有它的使用價值。”
他們除了搭建了一個數據庫外,還建立了一個自己的分析平臺。譬如通過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土壤情況、旱情等參數,從而得出其長勢與產量情況。向濤舉了個例子,在可口可樂采購白糖的預算費用的范疇里,他們假如及時了解到甘蔗生長的情況,以及它帶來的對白糖價格的波動,“那么它就可以用有限的錢,采購到更多的白糖。”
一個有關禾訊的小插曲是,其團隊成員帶著拷貝的數據,在同一座城市創立了一家同業的公司,除此之外向濤說在國內還沒有其它的公司,以商業化的運作去做這件事。衛星遙感技術只有其技術門檻,但向濤說獲取數據的方式也只是算法上的不同,技術并非是閉環和唯一可依賴的路徑。他更想琢磨在商業模式與服務上創新。
在禾訊的布局里,農業監測只是切入這個市場的一個點。事實上,衛星大數據能做的事情很多。比如:
- 通過監測一個區域在夜晚燈光分布的稀密度,可以了解這個地方人群分布規律及其經濟狀況;
- 通過阿姆斯特丹、紐約、上海等這些全世界活躍的港口,對每天進出于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的監測,可以了解到國際貿易的繁榮程度與上游經濟的狀況;
- 通過對海水表面溫度、海藻生長情況的監測,從而得出去適合去哪片海域捕魚。
- .......
在禾訊的業務板塊里,他們已開始涉及為保險公司提供快速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監測以及客觀災損評估; 為糧食食品企業提供原材料銷售、采購價格關鍵影響因素第一手全面數據,降低經營風險。 (文/夏宏)
推薦閱讀
員工健康保險管理平臺Maxwell Health融資200萬美元
近日位于紐約的新創公司Maxwell Health宣布,成功獲得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Maxwell Health致力于為企業員工開發健康保險管理平臺。本輪投資由 Tribeca Venture Part>>>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禾訊:校園里起步的創業,將所學衛星遙感技術用于監測農業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20130806/28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