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亟需擺脫笨重、臃腫的形象,不再把重心放在PC、電視機和游戲主機等“大”產品上,而是邁入以智能手機為先導的“小”時代。
歷來涉獵廣泛的索尼正在“瘦身”,而這一戰略已經初顯成效。
這家日本科技巨頭昨天交出了2008年以來最靚麗的年度業績。在截至3月31日的2012財年中,索尼營收達723億美元,凈利潤達4.58億美元,成功扭虧。
然而,光鮮的數字并不能掩蓋索尼大多數業務依舊疲軟的窘境。CEO平井一夫是一位資本運作高手,過去一年間出售資產、裁汰冗員,讓財報好看了很多。但他并沒有帶來索尼亟需的“工程師文化”,產品線的龐雜無序、良莠不齊沒有得到改善,消費者并不買賬。
最直接的證據是:索尼去年的營收僅僅增長了4.7%,表明產品銷售并無太大起色。一個更糟糕的真相是:2012財年,索尼通過出售股份、房地產及化學品業務,共收入25.38億美元。扣除8.24億美元的重組成本,索尼從中獲利17.14億美元。這意味著,如果排除“賣血”帶來的巨額利潤,索尼實際凈虧損12.8億美元,“扭虧為盈”只是停留在紙面上,業務運轉仍不容樂觀。
索尼的八大業務板塊中,唯一的亮點是移動產品與通信(MP&C)業務部門。這一部門囊括了智能手機和PC產品。2012財年,索尼該項業務的營收增長102%,遠超其他部門。索尼特別指出,PC銷量放緩拖累了MP&C的業績表現,而該部門的大幅增長得益于融合、吸收了命運多舛的手機合資公司索尼愛立信。手機正成為處于低谷的索尼的最大希望。
索尼通過縮減規模、壓縮開支恢復年度盈利,只是走完了復興的第一步;扶持智能手機業務的成長,為影視和音樂等內容業務開辟移動入口,則是平井一夫面臨的下一個大挑戰。索尼亟需擺脫笨重、臃腫的形象,不再把重心放在PC、電視機和游戲主機等“大”產品上,而是邁入以智能手機為先導的“小”時代。
大而無當
盡管近期業績不佳,但索尼仍是科技行業的巨無霸。超過700億美元的年度營收,讓任何競爭對手都不敢小覷。其中,成像產品與解決方案、游戲、移動產品與通信、家庭娛樂與音響和設備五大部門統稱“索尼電子”,主要涵蓋PC、手機、照相機、電視機、游戲主機和半導體零部件等硬件產品。2012財年,這五大部門總營收達483億美元,占整個公司的67%,可謂索尼立身之本。
不幸的是,除移動產品與通信業務部門外,其余四個部門的營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主管電視機、藍光播放器等產品的家庭娛樂與音響業務部門表現最為糟糕,營收同比下滑22.5%。該部門主要受到LCD電視機銷量額大幅縮水30.8%的拖累。過去一年,電視機業務給索尼造成的運營虧損高達7.4億美元,幾乎是整個公司凈利潤的兩倍。
其他部門的表現也不理想:照相機和攝像機等產品的銷售額下滑4.7%;PS3、PS Vita等游戲主機下滑12.2%;圖像傳感器、電池等電子零部件下滑17.3%。這幾乎完全抵消了手機和PC產品102%的營收增幅,導致索尼上述五大硬件部門的銷售額下滑了0.7%。
除智能手機及高端單反相機業務外,索尼幾乎所有硬件產品集體沉淪。其原因固然有日本國內經濟形勢不佳、市場競爭激烈等環境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內容消費模式已經改變,索尼卻沒能及時調整思路,而是依然齊頭并進,共同發力。
從產品線來看,索尼希望通過電視機、藍光播放器和游戲主機等把用戶鎖定在客廳內,拍照則有專門的照相機,辦公有電腦,手機主要是打電話的工具。這導致它的產品線非常全面,可以滿足一切需求。用戶卻用實際行動給索尼上了一課:打電話、看電影、聽音樂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即可,只有拍藝術照時才需要動用單反。
于是,索尼的產品宏圖淪為空中樓閣。在單個市場上,索尼的電視機無力抗衡三星和夏普,PC不如聯想和惠普,游戲主機面臨微軟和任天堂的強力擠壓,再加上一切以本土市場為先的戰略,導致索尼在硬件領域的全線潰敗,只有智能手機業務一枝獨秀。
移動為先
加倍押注智能手機業務,或許是索尼翻盤的最后機會。
上一財年,涵蓋智能手機產品的移動產品與通信業務部門為索尼創造了138億美元的銷售額,僅占整個公司的19%,仍有很大增長空間。另一方面,市場研究公司IDC今年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第四季度,索尼智能手機出貨量達980萬部,全球份額為4.5%,位居第四,距離排名第三的華為(1080萬部)并不遙遠。索尼若能延續良好勢頭,今年坐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三把交椅大有希望。
智能手機對于索尼的意義,并不僅僅是換取更多硬件銷售額,進而改善公司整體業績。它將充當索尼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入口,為該公司的內容業務打通新的用戶通道。
2012財年,索尼的兩大內容業務——索尼影視和索尼音樂表現平穩。索尼影視在《007:大破天幕危機》和《超凡蜘蛛俠》等商業大片的帶動下,營收增長11.4%;索尼音樂則受到全球唱片市場萎縮的拖累,營收微降0.2%。無論是電影、電視網絡還是唱片,均早已過了行業成長的高峰期,找到新的內容分發渠道是索尼的當務之急。
在這一背景下,索尼智能手機肩負了提振影視和音樂業務的重任。索尼在電視機、PC和游戲主機等“大屏”市場已經很難再進一步,或許應及時把重點放在智能手機的“小屏”上來。一旦用戶養成通過索尼智能手機獲取內容的習慣,索尼數十萬版權影音內容的受眾將極大擴充,“軟硬兼修”的獨特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而這將是蘋果、三星等主要手機廠商所不具備的獨門秘籍。
單從硬件來看,憑借索愛的品牌忠誠度,以及深厚的設計功底,索尼智能手機具備與三星和蘋果一爭高下的潛質。而在軟件和內容領域,索尼依托Android生態系統,又坐擁數量龐大的版權影視內容,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但大索尼邁向“小”時代,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公司內部山頭林立,互相掣肘,進而導致決策流程過長、行動過慢,產品定位自相矛盾、不知所云。它的旗艦智能手機在發布初期算得上行業最優秀的產品,但到了正式開售時往往已淪為中端。再加上品牌名稱復雜多變、營銷手段陳舊落伍等因素,索尼在日本以外的智能手機市場始終處于弱勢。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5月10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在最新的蘋果三星專利糾紛案中,蘋果要求谷歌(微博)交出Android操作系統相關的文件,但谷歌以尋找相關文件的任務過于繁重為由拒絕。而近日,加州地方法院法官作出裁決,要求谷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數據解讀:大索尼邁向“小”時代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20130510/26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