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扶持民營資本實質性進入基礎電信領域文件的出爐,虛擬運營商在國內市場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但與此同時,虛擬運營商與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競爭問題、盈利問題也是其不可回避的挑戰。對此,有專家表示,虛擬運營商的挑戰迫在眉睫,而加強民營資本、外資與運營商之間的合作,解決與基礎運營商的關系,形成產業鏈之間的公平競爭才是實現雙贏的最好選擇。
虛擬運營商設立已成必然
2012年6月28日,工信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內地將扶持民營資本實質性進入基礎電信領域,力爭在移動通信試點業務方面推出一批民間示范企業,增添電信市場競爭活力。 這個文件的提出為虛擬運營商在國內市場的擴大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實際上,虛擬運營商并非新概念,在90年代,歐美等國家就出現了很多虛擬運營商。但在國內,直到2013年1月8日,工信部出臺《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征求意見稿)后,業內才普遍認為,虛擬運營商設立已成必然。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1100多家移動虛擬運營商,其中大部分位于歐美等發達地區。預計到2015年,全球虛擬運營商的移動用戶數將達到1.86億,占全球移動電話用戶數的2.6%。同時OVUM認為未來5年亞太地區將引領全球MVNO活動,亞太地區MVNO收入總額在2015年將達9.8億美元,相較于2010年增長10%。由此可見亞太地區的市場增長潛力。
虛擬運營商盈利并非易事
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傳統運營商業務正在受到猛烈沖擊,尤其是OTT企業對傳統運營商的擠壓非常明顯,這些業務使得運營商原來的短信、話音、甚至包括國際電話業務都受到了很大挑戰。
而對于虛擬運營商來說,其亟待解決的最大難題卻是如何處理好與基礎電信運營商的關系。“虛擬運營商租用三大運營商的網絡管道資源,價格或許將受其牽制,而在零售業務上,與電信運營商又屬于競爭關系”,有人士表示。
“虛擬運營商從基礎運營商處獲得批發價,然后再去零售,但基礎運營商自己也在做零售,那么雙方的(競爭)關系是明擺著的。”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指出,而“工信部試點方案并未對電信轉售業務的批發價格作出規定,這可能導致虛擬運營商與基礎運營商產生競爭。”
闞凱力還頗為擔憂地指出,“如果虛擬運營商能夠通過創新電信轉售業務獲得收入,則一定要非常小心,基礎運營商可能會說我自己來干。”一語道出與基礎運營商的緊張關系。
博思咨詢董事長龔斌也表示,“從國外虛擬運營商的發展來看,平均用戶占有率僅3%,投資回報的周期較長,移動虛擬運營商的盈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合作共贏才是王道
目前,電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已經不單是運營商之間的事,而是各自以運營商為中心的產業價值鏈之間的競爭。
據悉,自2012年工信部發布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規定,“基礎電信商應保障在試點期間至少與2家以上轉售企業合作”;但其中也明確轉售業務商比照增值電信業務管理,且不能自建網絡、無號碼資源,地位將類似于SP企業。該文件把虛擬運營商與基礎運營商的詮釋為依存關系。
對此,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曾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基礎運營商未來與虛擬運營商有合作機會,但是如果不能找到做大蛋糕的方法,會對整個行業帶來壓力”。他還說,如果是簡單的切蛋糕,“可能我們吃了今天,就沒有明天”。這番話道出了雙贏的智慧。
野村綜研通信戰略總監劉羽把則做好目標用戶細分作為重中之重。“目標客戶細分,地域細分,與運營商的資源進行整合互補,屌絲逆襲高富帥并不是沒有可能。”各個細節的突破是實現合作的基礎,雙贏是共同的目標。
【想看更多互聯網新聞和深度報道請關注樂購網官方微信。(微信號:樂購網)】
推薦閱讀
基于百度云首款穿戴式設備咕咚手環即將亮相 中新網5月8日電 當下,國外各種穿戴式設備倍受關注:谷歌眼鏡、蘋果三星的智能手表、耐克的nike+智能鞋子……與此同時,國內眾多開發者對人工智能、新型交互技術等新智能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虛擬運營商機會到來 要想盈利卻非易事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20130509/26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