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錢是有區別的,可以分為“精明的” 錢和“不那么精明的” 錢。進行種子融資或者發展創業公司的時候,吸引擁有“精明的”錢的“正確的”投資者可謂至關重要。擁抱愿意投資你的商業模式的投資者,這似乎是一個常識,但創業者接受投資時必須三思而后行,確保自己對投資者的賭注同樣精明。
在我的個人創業生涯當中,曾經有人在我創辦的軟件公司Parallels處于某個發展階段的時候向我引薦了一位非常有名但比較傳統的投資者。創立于2000年的Parallels當時已經實現盈利,而那位投資者的業務則為他帶來穩定的收入,他正尋求新的投資機遇。但盡管我們因內部重組問題,急需尋找買家購買Parallels的小部分股權,與那位投資者的洽談從一開始就注定要以失敗而告終。為什么呢?他根本就不了解軟件的商業模式。
“讓我們比較一下你的公司和酒店,”他提議道,“我在對一家酒店進行投資時它的估值只是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的5倍,你怎么可以要求獲得20倍于EBITDA的估值呢?”酒店業務利潤率較低,固定成本較高,擴張需要大量的成本因此可擴展性比較有限,這些都很容易懂,但軟件模式顯然都不是他所能理解的。
他不恰當的比較敲響了我的警鐘。最終,我們未能達成一致協議,因為我意識到雖然那個人能夠給公司帶來資金,但公司將來每當有什么變動的時候,我都得向他一五一十地給他解釋清楚公司的業務情況,而公司所處的業務領域瞬息萬變,因此經過權衡之后我覺得不應該接受他的投資。
高級投資者的重要性
創業公司如果將金錢視作他們的業務中最重要的事情,通常都會將自己逼入危險的境地。創業者必須要給擁有專業知識的投資者加分,知道在大多數情況下,相比來自欠缺或完全沒有相關業務知識的投資者的一大筆投資,來自有專業知識的投資者的小筆投資對公司更加有利。Parallels已經成長為云服務啟動和桌面虛擬化軟件領域的全球領先公司,部分原因正是在于其擁有相關業務知識的投資者。他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知識和指導,幫助Parallels持續快速增長,不斷增加收入。
擁有高級投資者的一大優勢在于:它讓你能夠獲得最好的人才、最好的合作伙伴、最好的供應商以及最好的未來投資者。而潛在合伙伙伴和高級人才不像專業的風險投資者或者私募股權投資者那樣具備充足的資源去對公司進行嚴格評估。如果你的早期融資來自頂級投資者,就會向潛在合作伙伴和廣受歡迎的人才發出一個信號:你公司的商業模式和未來前景值得信賴。
例如,在Parallels我們能夠吸引大量非常優秀的人才,我們的領導團隊中有很多成員都曾供職于微軟、阿爾卡特朗訊、通用電氣、麥肯錫咨詢公司、Novell、賽門鐵克、VMware、Monster.com、雅虎等知名企業,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我要將公司人才引薦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歸功于我們的頂級投資者——其中包括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和Intel Capital。
風投的引薦
我信奉“投資者+孵化器或加速器”的模式,因此我將我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增長和早期階段風險投資公司Runa Capital當中。Runa在參與創業公司的日常運營方面非;钴S,從事的工作包括咨詢和手把手指導,如果需要的話,Runa還會在業務運營、工程、商業開發、戰略制定、新輪融資等方面提供幫助。Runa會向處于與創業公司相關市場的潛在重要合作伙伴介紹它的情況,提供招聘人才方面的幫助、在獲得專利和知識產權方面的指導、甚至是營銷和尋找新投資者的建議。
來自烏克蘭日托米爾的公司Jelastic是云計算領域的一家新公司,他們提供的下一代Java“開發即服務”平臺可以在不部署和管理復雜基礎設施的情況下運行和擴展Java應用程序。當該公司還沒有什么名聲,未獲得科技行業的認可的時候,Runa將它介紹給世界上最大的一些托管公司。其中有多家公司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將Jelastic服務應用到它們的數據中心當中。與Runa的合作讓Jelastic簽下了最初的1.5萬名客戶。要是沒有得到Runa的建議,沒有它向托管行業知名企業的介紹,Jelastic所取得的進展將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實現(也許還實現不了)。
質量需要成本,而有質量的錢成本則更高。創業者和他們的初創公司如果想要獲得一支優質團隊的支持,那他們就必須做好交出更多股權的準備。別傻了,五年后你持有的公司股份的潛在價值要比你廉價轉給投資者的股份重要的多。不管你交出的股份有多少,請確保你從投資者獲得的非資金回報對你未來成功的價值能夠與他們給你的支票一樣。
推薦閱讀
京東CEO劉強東率先在微博上發起價格戰,此后國美、蘇寧應戰,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發改委價監局派出了三個工作組對三家企業進行了調查。初步認定三家電商涉嫌價格欺詐行為。 將研究制定相關條文,對電商價格行為進行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投資家貝洛索夫:擁有高級投資者有優勢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20121229/11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