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葉舟)一年一度的十一長假即將來臨,但有一個行業是最忙碌的,那就是旅游業,短短一周的假期正是旅游業發財的好機會。而提供在線旅游服務的公司更是箭在弦上,時刻準備出擊。
盡管今年暑期各種價格戰成了百姓聊資,但電商的這種價格戰卻深深的影響了行業,已經蔓延到了在線旅游市場。但是,真正猛烈的旅游市場爭奪戰在這個被稱為史上“最長假期”的中秋、國家假期上演。
攜程虧本沖量 十一長假旅游市場爭奪戰上演
新一輪OTA(在線旅游服務供應商)的價格酣戰正打得如火如荼。搶奪市場已經讓攜程十分不鎮定了,虧本沖量是必然選擇。對于發起和參與價格戰的企業而言,他們大多想實現這幾個目標:首先是對在線旅游市場的重新洗牌,攜程認為,“價格戰過后就看誰能支撐到最后,最終的結果就是只有幾家OTA能夠活下來”;其次是增強消費者對渠道的粘性,“鞏固消費者的習慣;在籠絡大量的消費者后;第三個目的便是培養酒店對OTA渠道的依賴。”
對于價格戰,各方都振振有詞,但從價格戰的結果看,用戶在線預訂確實受到了影響。根據易觀智庫的研究,“在此次價格戰后,大部分消費者會從各種類型的在線旅游網站向攜程、藝龍、芒果和同程網這四大OTA集中。”
攜程高級副總裁湯瀾說道:“過去兩年,在競爭對手把價格降低之后,攜程流失了一部分對價格敏感的顧客。而通過目前的價格戰,攜程能把這批客戶重新爭取回來。”攜程認為,一旦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過于固定的“高端”印象,對攜程也是危險的。這也就是說,攜程并不想放棄中低端客戶群體,畢竟這個群體基數很大。
那么,這種搶客戶的行為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實際上,這種“虧本沖量”的做法到底是否可取呢?有分析認為,“虧本沖量”的價格戰只能顧及一時,盡管它能在短期內帶來大量的成交額,但價格戰一旦成為市場與行業的主流競爭模式,所反映的問題只能是行業的服務差異化不明顯,以及缺乏特色和創新。
回顧過去OTA行業的多年成長經歷,通過電子商務信息化手段收集和聚攏資源是其主要模式,而這種模式也形成了企業對各種信息流的匯總能力,但在服務和技術創新上并沒有太多亮點,而旅游業,本質上是做服務,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曾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采訪時表示,旅游業本質在于服務,不進行差異化競爭,依靠價格戰不利于行業整體向前發展。個性化服務是旅游業創新的根本。
推薦閱讀
集體訴訟在美國資本市場上非常常見。通常由律師事務所牽頭,尋找遭受共同傷害的原告。一旦受到損失的投資人愿意加入,只需要簽署文件并提供必要的資格認證信息,就可以作為主要原告加入集體訴訟。 集體訴訟成為中概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攜程虧本沖量 十一長假旅游市場爭奪戰上演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20121229/11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