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快錢、匯付天下……
自2011年8月,京東商城與支付寶“毅然分手”,并表態欲染指第三方支付行業至今,與京東傳出股權合作“緋聞”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已不在少數。而今,這份長長的“拍拖名單”上又有了新成員,9月27日,成立近十年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網銀在線被指,正與京東洽商收購事宜。
不過與此前數段無疾而終的“緋聞”不同,此次京東介入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嘗試極有可能修成正果:盡管9月27日下午,網銀在線CEO趙國棟否認已和京東就并購達成協議,但在國慶假期結束后第一周,多位第三方支付行業人士均表示,京東對網銀在線的收購幾乎已成定局。
然而,截至發稿時,對此項收購,京東方面依舊不予置評的態度,也令部分電商和第三方支付行業人士猜測,交易中至少有一方希望在更合適的時間完成并購。一位電商行業人士甚至指稱,以劉強東一貫的風格,京東更愿意在IPO啟動前后再對外宣布此事。但也有第三方支付行業人士認為,網銀在線對京東實際資金實力的懷疑,才是目前交易被押后甚至出現變數的主因。
對此,滬上一位第三方支付企業高管表示:“無論交易是否成功,京東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只是時間問題。但劉強東能把第三方支付做成什么樣,就不好說了。”
成為攪動行業的“鯰魚”,還是電商平臺的低調附庸?“京東支付”答案待解。
現金還是換股?
“整體收購其實是京東退而求其次的選項。”在談及京東介入第三方支付的路徑時,一位與京東有過接觸的第三方支付行業人士表示。在京東最初的構想中,與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共同出資設立新公司,或者直接入股行業龍頭企業,是最理想的方案。而這種路徑上的先后之別,則和京東對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定位有著直接關聯。
在劉強東看來,京東商城用戶主要的消費習慣都是貨到付款,對于第三方支付的需求本身就“比較有限”。基于這種認識,在京東的戰略版圖中,第三方支付長期被視為一種輔助性的功能工具。基于此,向第三方支付領域投入精力和資源,原本不在劉強東的考慮范圍內。
然而隨著京東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增,一方面是貨到付款這一支付方式給京東及其物流平臺所構成的占款壓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是京東擴張本身對現金的需求也不斷擴大,京東依托第三方支付工具,增強資金周轉和使用效率的迫切性也與日俱增。
或許正是基于這一原因,自2010年年底開始,京東便開始顯著加強了和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而從2011年一季度開始,由于費率問題,京東開始與受眾頗廣的支付寶發生摩擦,其內部也開始出現“電商公司有必要掌握自主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意見。8月底,隨著與支付寶徹底“恩斷義絕”,京東也將自建第三方支付列入規劃之中。
“但即便到這個時候,京東強調的也是第三方支付在戰術層面的工具性作用,所以最希望的,還是與行業內領先企業進行利益捆綁,利用現成的業務和市場基礎。”前述第三方支付行業人士表示,“起碼在2011年那會兒,進入第三方支付,還只是戰術動作,不是戰略動作。”
于是,京東便開始與銀聯、快錢等企業展開接觸,尋求合作機會。但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卻對此另有考量。
“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幾乎都是與所有大型電商進行合作,比如匯付,既幫京東提供支付解決方案,又幫蘇寧易購提供支付解決方案,銀聯就更不必說。如果誰與京東一起合股,或者讓京東入股,以后再想和別的大型電商合作,顯然會有很大障礙。這對第三方支付企業損失應該更大一些。”一位上海第三方支付行業人士解釋道。
既然與大型第三方支付企業的股權合作存在較大障礙,對京東而言,可行的路徑便只有兩條,一是收購一家中小第三方支付企業,二是自己單獨組建新的第三方支付企業。而監管層對第三方支付牌照管理政策變化,則令收購這一路徑變得更為合算。
“央行發的支付牌照一開始是精挑細選,優中選優,但現在已經幾乎是‘國民牌照’,人人都有,這樣一來京東可選的收購對象就多了,而且收購時牌照的要價也相應降下來了。”前述第三方支付企業人士表示。
除去收購本身的成敗,另一個較大的懸念則是京東會以何種形式支付收購所需資金。“對京東而言,換股的方式能夠節約很多資金。但問題是,京東至今未上市,要找到網銀在線能夠接受的方式對股權進行估值,這并不容易。當然,最后以股權加現金也未嘗不可。”前述與京東有過接觸的第三方支付人士表示。
舍命陪君子
作為近兩年來風頭最勁的電商企業,京東商城作為股權合作伙伴,在第三方支付行業卻顯得“缺乏魅力”。除去第三方支付企業對于市場拓展的全局考量,造成這一反差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第三方支付企業在和大多數電商企業的業務合作中,所獲利潤實在過于微薄,甚至僅夠覆蓋成本,實在頗有些“舍命陪君子”的意味。
在此前京東和支付寶的“分手事件”中,劉強東曾指:“其他幾家支付公司已經將費率降到了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但支付寶的費率是別人的4倍”,并估算京東每年將為此多支付500萬元至600萬元的費用。
對此,一位滬上第三方支付企業副總裁則直言:“不是支付寶太貴,而是我們降得太低。第三方支付企業知道電商也不賺錢,所以給電商的手續費率也是所有行業里最低,幾乎是不賺錢的。”
他的說法也得到另一家支付企業高管的證實。這位高管表示,與電商的業務合作“起碼到現在為止,還不能算一個穩定的贏利點”,“大家更多還是不愿意放棄這個市場,畢竟用戶數量不斷擴大,所以不賺錢也繼續做”。
顯然,為了保持市場份額,大型第三方支付企業不得已隱忍利潤上的虧欠。但在這樣的局面下,拿出資源和技術,與電商進行股權合作,顯然不是一樁前景光明的事業,即便合作方是京東商城。
許是基于同樣的原因,多數支付企業并不擔心京東自建支付平臺,會對它們與京東的合作產生顯著沖擊。一位業內人士就表示,“目前和京東的合作已較成熟,成本也不高,京東的支付平臺應會更多著眼于增量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京東支付”未來對行業的沖擊被業內看淡,但京東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滲透”卻似乎以另一方式悄然實現:9月初,曾任京東集團副總裁的乙壤月悄然從京東離職,并出任第三方支付企業匯付天下的高級副總裁。這一消息或許將是電商企業與第三方支付企業乃至互聯金融行業實現大范圍人才流動的前兆。
推薦閱讀
近日有消息稱,24券來自馬來西亞的投資方已與騰訊投資下的GroupNet洽談出售事宜。后者為F團與高朋在今年二季度合并整合后的公司。合并后公司由F團管理層控股 團購網24券的股權糾紛再掀波瀾。24券向GroupNet出售的消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京東決裂支付寶 擬購支付牌照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20121229/11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