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訊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曾經當過黃的士司機、保安、速遞……他,一名十歲來美國的移民陳亮,從小于華埠成長,流失掉原有文化,卻無力融入新社會。高中那年,陳亮輟學,十年來人浮于事,直至一天決心改變自己,自修完成高中畢業試,重新再從副學士起步。三十而立,這名計算機系學生希望有天可撰寫屬于自己的第一個應用軟件,“到時給我母親看看”。

陳亮目前就讀于拉瓜地亞小區學院計算機系。(美國《星島日報》)
陳亮今年29歲,是拉瓜地亞小區學院計算機系學生,曾經輟學十年,年前重新起步,去年9月憑優異的成績及過人的堅毅性格,成功申請盧西基金(Luce Foundation)的拉瓜地亞小區學院“盧西傳統語言學者”(Luce Heritage Language Scholar Program)拔尖計劃,獲獎學金與其他擁有兩至三個文化背景的同學,一同培訓,成為明日的領袖。
陳亮的父親于他一、兩歲的時候來到紐約,之后接子女、妻子從福州移居華埠,但沒想到不久父母就離異,母親此后獨力照顧兩名子女,從華埠搬到布魯克林,之后又再遷至東哈林,孟母三遷,全為孩子的生活和教育。
但陳亮卻未如期成為他人眼中的“高材生”,5年級至8年級期間,陳亮都在華埠的公校上課,老師因考慮到大量新移民學生人口,主要以中文和學生溝通,及至高中時,陳亮根本跟不上進度,“我很難明白老師說什么,特別是歷史課及生物課,加上高中都是分班上堂,很難認識朋友,15歲那年我就決定輟學了”。
“沒有目標、沒有夢想,我開始惶恐不安:這樣就一生了嗎?”陳亮說,從16歲至26歲期間,自己一心只想賺錢,做過的士司機、收銀員、保安員,也曾去過甜甜圈快餐店、速遞公司上班,因為這份恐懼,令他決心重新投考小區學院,“我希望改變自己”。
“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STEM)是美國目前最熱門、需求量最大的研究及開發領域,乘聯邦、紐約州投入大量培訓資源的機會,陳亮選擇了從小就有興趣的計算機,“下一步是考入其他紐約市立學院,修讀軟件工程”。陳亮表示,現時經濟日趨全球化,許多美國公司都需要會說普通話的員工,令像他們的美籍華人打開了大門。
不過,多年來未再學習中文,陳亮只會說,讀、寫中文能力已經流失,盡管學業成績優異,但英語會話能力仍比當地的美國孩子差,陷入了身份及語言的困境。這時陳亮在校內的中文同學會中得知了傳統語言學者計劃,由盧西基金撥出獎學金給學生重新發掘自己的文化、鞏固語言知識,提供實習機會,這項計劃改變了他一生:“我認識了新的朋友,訓練了我的溝通能力;老師讓我們學拼音、念《落花生的啟示》等文章,做研究,增強我的中文閱讀、寫作能力”。
陳亮說,盡管不喜歡自己的過去,但接受了它們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前我說要停學時,母親很傷心很傷心,她曾語重心長說,你將來一定會后悔的,那時我不相信。但現在我真的后悔了”。至于未來最想做什么,陳亮希望有天可設計一項針對智能型手機、具教育用途的軟件應用程序(apps),讓母親為他而驕傲。(陳潤芝)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2月12日消息,日前有消息稱,電信業將迎來新一輪合并重組。對此消息,工信部主管司表示,該消息并不屬實。 工信部也辟謠了:聯通電信合并是假的 工信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華裔移民輟學10年再起步 苦讀獲獎學金
地址:http://www.brh9h.cn/a/daohang/20150213/295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