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于國內專業服務生鮮冷鏈電商的第四方物流企業“九曳供應鏈”,近日宣布獲得由德同資本獨家投資的A輪數千萬融資。據悉,“九曳供應鏈”的此輪融資將主要用于進一步加大在IT能力、生鮮電商倉儲自動化方面的投入, 通過先進的物流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的生鮮供應鏈服務。
“九曳供應鏈”成立于2014年7月,隸屬于上海久耶供應鏈管理公司。創始人兼CEO張冰(花名九曳),擁有13年物流行業經驗,曾擔任三星電器華北區RDC北京分公司經理、阿里巴巴天貓物流部宅配經理、菜鳥網絡冷鏈物流體系創建者。2014年7月,張冰離開了阿里巴巴,創建了“九曳供應鏈”。
自成立以來,九曳供應鏈快速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冷鏈集散中心,整合上百條冷鏈干線,宅配覆蓋25個省份近百個城市,初步具備全國生鮮配送能力。目前,九曳供應鏈通過提供產地倉的生鮮農產品加工、包裝、冷鏈宅配等“一站式”服務,能有效減少物流中轉環節,降低物流運輸的整個成本。
“九曳供應鏈”官網信息顯示,九曳的使命在于:1、幫助中小農業生鮮經營者彌補物流的短板,做他們的公共物流部門;2、幫助傳統的農業食品企業提升傳統供應鏈體系,以適應電商環境下的現代企業發展;3、幫助傳統冷鏈物流企業拓展互聯網環境下的物流服務能力,通過整合碎片化的冷鏈物流資源提升行業效率,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思維助力冷鏈行業快速發展。
九曳供應鏈是為農業電商、生鮮電商等B2C冷鏈物流需求方提供生鮮倉儲、生鮮零擔運輸、生鮮宅配、以及生鮮O2O一體的綜合冷鏈物流服務。在成立之初,九曳曾提出了生鮮宅配七步走戰略:
第一步,城市冷鏈宅配形成階段。首先解決城際全程冷鏈配送問題。
第二步,冷鏈宅配逐漸成熟,通過公路冷鏈干線和航空冷鏈干線解決跨區冷鏈配送問題。
第三步,倉配一體化階段。各省會城市接入冷庫,商家和農場可備貨至各區域冷庫(數據支持)和銷售訂單通過信息系統直接流轉至各地倉庫,通過分倉模式,降低干線成本,減少干線損耗。城際社區宅配站點將具備基礎冷藏功能以解決及時配送問題并同時提供暫存、自提服務。
第四步,冷庫功能擴大化階段。解決肉類、海鮮、水果蔬菜、鮮花、蛋糕等等農產品的全面冷鏈需求。
第五步,冷庫功能多元化階段。除具備基本的冷藏冷凍功能之外,還將具備銷售功能,解決消費者的可視化需求。城際社區宅配站點亦具備展示功能。冷庫不再是冷庫,而是生鮮的奧特萊斯。城際社區宅配站點,既是配送站點,亦是倉庫的城市衛星倉。
第六步,冷庫在成為生鮮奧特萊斯的同時,也成為食品安全的科普基地。
第七步,訂單可視化。客戶通過移動端實現全程的可視化購買。
創始人張冰對自己做的事是這么評價的:“這個行業不缺冷庫,也不缺資本,缺的是運營思維、和運營能力,缺的是冷鏈供應鏈條的延伸、拓展和整合。”按照張冰的詳細解讀,九曳供應鏈與冷鏈物流企業合作,利用統一的系統進行培訓,并培養冷鏈物流企業人員B2C的操作能力,這個方式可以在不增加各方投入的情況下使冷鏈物流企業快速具備B2C冷鏈物流操作能力,并在其他區域快速復制,形成覆蓋全國的生鮮分布式倉儲網絡。
九曳供應鏈模式是通過集約化存儲、集約化運輸,以空間換時間,來降低成本和損耗,提升配送效率;而快遞模式是化整為零、單件發貨、以時間換空間,多環節的集散分撥模式不利于生鮮產品的配送,所以行業急需出現一家全國的生鮮宅配網絡。九曳供應鏈通過這種平臺式的整合方式,優化了供應鏈中的多個環節,所以社會化物流成本會更低、更靈活。
對于九曳的定位,張冰想得很清楚,也表達了足夠的信心:市場足夠大,九曳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如果通過我們的引導,倒逼冷鏈行業規范,增強生鮮消費者和生產者對冷鏈的認知,提升冷鏈物流行業服務能力,那九曳供應鏈的能力就是無限的。
按照羅蘭貝格報告預測,中國冷鏈物流行業未來將保持年均25%的快速增長,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4700億元。此外,預計2015-2016年生鮮電商增速分別為100%及75%,對應2015-2016年銷售額521億及911億;目前冷鏈成本占銷售額的25%-40%,隨著冷鏈規模的擴大與成熟,成本會逐漸下降。
而在電子商務時代,對于物流訂單的要求越來越精準,對流程的監控、對供應鏈的可視化要求更高。但是,傳統的冷鏈物流企業在這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一邊是傳統冷鏈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發展滯后,另一邊卻是生鮮電商冷鏈配送市場的極速發展。因此,行業對于創新性的冷鏈運輸擁有迫切的希望,“互聯網+冷鏈”物流運輸的春天已經到來。
推薦閱讀
近來市場波動很大,一些 VC 開始變得保守,但顯然 Iconiq Capital 不是其中之一。它以為硅谷大佬提供投資意見而聞名,其中就包括 Facebook 的 Mark Zuckerberg。Icon>>>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caixun/fengtou/29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