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符合現代人的交流需要——簡短,隨時隨地。插圖/王路俠
從博客到微博
“圍脖”是國內網民對微博這種新玩兒的一種親密的稱呼。從今年8月份國內門戶網站新浪啟動微博后,“微博”成為國內互聯網業界一大討論焦點。日前,國內第一大百度在其貼吧基礎開通的,同樣以名人為賣點的i貼吧正式上線,而業界認為實質上便是微博服務。盡管目前還未有調查顯示國內微博用戶人數是多少,但微博之風已在國內逐漸“吹起”。
事實上,對于微博在國內市場的前景,業界持保留態度,其盈利模式亦處于討論階段。回想一年多前,社交網站在國內的火速走紅。而微博與SNS社交網站一樣,在國外大受歡迎,進入國內市場后,微博是否能像前者那樣再次創造國內互聯網的奇跡。國內網民在“偷菜”后,又是否愿意現在被“圍脖”? 文/記者 文靜
互聯網巨頭試水微博
距離今年8月新浪微博正式開始內測,已有近半年。而國內網站和營運商也隨后開始逐步建立自己的微博平臺。日前,中國移動推出了“139說客服務”,百度i貼吧亦正式上線。雖然它們沒有指名道姓說是“微博”,但其“圍脖”特質盡顯。
而百度i貼吧是以百度貼吧為基礎推出的。分析人士指出,百度貼吧本身人氣不少,這為百度的微客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據了解,貼吧還將整合百度搜索。
微博人氣明星堆就
新浪與百度為宣傳其微博,相繼打出“明星效應牌”,紛紛讓各路明星加盟旗下微博,注冊建立微博。
明星效應確實為新浪微博聚攏了不少人氣。網友魚兒告訴記者,自己本是趙薇的粉絲,為了自己偶像的最新動態,也加入了微博的行列。“自己竟然能和偶像的距離這么近,感覺就像我倆面對面在聊天。”
記者在李宇春、趙薇、周筆暢等明星的微博上看到,粉絲人數達到二十多萬人,大部分帖子都有上千條的回復跟帖。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提出疑問,離開了名人,微博還有什么?目前國內的“圍脖”是靠名人“編織”起來的。
不過,除開名人效應,對微博大感興趣的網友也大有人在。因為微博的“隨意性”、“門檻低”、“人情味重”、“即使性”等特點,逐漸讓不少網友從旁觀者,變成發布者。相比之下,網絡論壇是多對多交流,而且不是即時能獲得信息。博客以個人為中心,但缺乏外界進行互動。
微博盈利之路仍在探討
在新浪、百度推出微博前,早已有一批國內IT“冒險家”投身進入該領域,建立微博網站,例如飯否網、嘀咕網、嘰歪網、騰訊滔滔等,但效果都未如預期。
在新浪推出微博后,國內其他重量級的門戶網站目前并沒有借勢推出類似應用。業內分析指出,這反映出大家對微博的商業前景存在疑慮。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報告認為,中國微型博客目前仍處于市場萌芽階段。即使是微博的始祖,英國Twitter也還未找到一套成熟的盈利模式。
然而,有不少業界人士對微博的前景表示樂觀,互聯網行業評論家劉興亮在其博客上撰文寫道,微博將是互聯網行業未來兩三年引導創新的熱點,也將是潮流引爆點。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網民進入“圍脖”時代
地址:http://www.brh9h.cn/a/blog/20120210/2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