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最科技)2013年年頭,分居太平洋的兩側,各方面差異性大得幾乎不能再大的中美兩國,卻幾乎在同一時間段,同樣的場合,圍繞同一個話題,掀起了同樣激烈的論爭:這就是該不該向電商征稅。
2月下旬,美國最高立法機構美國國會參議院對一項關乎美國電商未來命運的議案進行審議,該項議案內容即為要求包括亞馬遜在內的多家電子商務從業企業向當地政府繳納營業稅。無獨有偶,3月上旬,向電商征稅這一話題,在太平洋彼岸中國的最高立法機構在一年一度的會議上也開始發酵。3月7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網絡發票管理辦法》,自4月1日起施行,被媒體廣泛解讀為征電商稅的前奏。
對于征電商稅,ebay和淘寶這一對冤家對頭罕見地做出了驚人的一致反應,就是堅決反對。 eBay認為若上述議案正式實施,其必將對在eBay開設網店的眾多小型業主產生巨大沖擊。eBay負責聯邦政府關系的高級主管布萊恩·比耶隆(Brian Bieron)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那些小型企業來說,政府不應該再向其征收新的稅負。如果華盛頓一定要加稅,對小型企業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而淘寶的說法是:不反對對電商征稅,但反對現在這個時期征稅。
根據此前的數據,目前94%的淘寶賣家營業額在24萬元人民幣以下,大多數不在征稅的范圍之內。滿足繳稅條件的商家,已經在線下開始繳稅。若現在對個人網店強行征稅,會打擊微型經濟的積極性。

強征電商稅會打擊微型經濟積極性
再看看征電商稅的支持者,中美兩國也驚人一致。 美國的《市場公平法案》(The Marketplace Fairness Act)法案得到了數百家美國線下零售企業的支持,其中包括百思買、家得寶以及沃爾瑪等等。眾多線下零售企業多年來一直指責亞馬遜等相似類型的電商企業在發生交易的過程中未繳納營業稅。在中國的兩會上帶頭提議向電商征稅的則是全國政協委員、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以及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商超連鎖企業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
3月5日王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與實體店鋪相比,網絡購物“不開發票,不上稅”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這對實體零售不公平。他表示,僅阿里巴巴網絡平臺經營的商鋪2012年漏繳稅、費超過350億元,全國平臺型電商漏稅超過1000億元。
在對電商征稅這一問題的激烈爭辯中,支持一方基本有兩個理由:
1)打破網上購物經常無發票這一市場“潛規則”,有助于加強對電子商務的監管,有利于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公平對待線上線下企業以及不同類型的電商。而反對方的理由也很簡單:目前向電商征稅,時機不宜,尤其在政府正想法設法拉動內需之際。正如淘寶少華宇壇箱包專營店負責人陳思騰對媒體所說:“盲目的納稅能夠在短時間內給國家帶來巨額的利潤,但換回的是數以百萬的失業人員,數以千億的內需灰飛煙滅。”
筆者以為,支持向電商征稅的兩點理由,都有些許靠不住腳。那些把“消費者權益”看得重于生命的消費者,別說電商,就是街邊那些小店小攤也不會去的,去網購的,大都是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他們某種程度上接受,或者說至少默認用冒著權益受傷害的風險來換取價格上的實惠。因此,用向電商征稅來保護消費者權益,貌似沒那么緊迫和必要吧?再說,有了發票,消費者權益就一定保護得了嗎?
看看那些消費者對乳品企業、航空公司等的投訴就知道了!至于說公平二字,且不說線下商家在歷史不同階段也曾享受到的國家扶持,單看爭議對壘的兩方:一方是提議向電商征稅的蘇寧、步步高商超連鎖這些巨無霸企業的當家人,和時刻惦記著電商錢袋子的稅務部門,而另一方是那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淘寶商家,這樣的事實,是無論如何不能讓人和“公平”二字聯系在一起的。因此,現階段向電商征稅,可能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的貢獻沒多少,倒反而殺死了一頭正在拉動內需的金牛!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康斯坦丁)團購行業在經過近兩年的狂飆突進后,到現在仍然處于“狂燒錢”的模式。在過去的2012年到現在,團購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的承受不住市場的夸張帶來的壓力、資金鏈的斷裂等問題而消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強征電商稅會打擊微型經濟積極性
地址:http://www.brh9h.cn/a/b2b/20130311/262328.html